•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临沧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刊发时间:2025-02-28

    A2版

    作者:李沁园 杨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回首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气象万千、生机勃发:一场场接地气、有朝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件件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不断擦亮“温度临沧”城市品牌;一个个敢担当、有作为的先进典型,激励全市上下共同奋进;一件件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精品,着力展现临沧文艺魅力……

      一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守正创新、融入大局、紧扣时代”总基调,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

    理论武装到边到底、直抵人心

      临沧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牵挂的地方,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临沧各族儿女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放眼临沧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滚滚热潮。

      理论学习知行并进——

      “要结合临沧实际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决定》的丰富内涵,自觉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将扎实做好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多谋改革良策的工作。”……2024年8月2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临沧的发展。

      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临沧积极构建读书班、专题培训、在线学习等为支撑的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机制,通过“领学课堂”“培训课堂”“云端课堂”,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100余次,举办各类培训111期,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78期,有效覆盖全市12余万名党员干部。

      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临沧推动“三好”理念扎根边疆,深化与省级部门和挂钩帮扶高校合作,形成《临沧边境地区“三好”建设实证与启示》等一批决策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2篇“三好”实践文章被《时事报告》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架通了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

      理论宣讲声入万家——

      用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大众话语,才能架起科学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

      傍晚时分,镇康县新城社区人头攒动,社区居民围坐在小亭子上,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国伟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方式,从文化、教育、医疗、社区基层治理等不同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把相关理论政策具体、生动、透彻地讲给社区居民。最后,志愿宣讲员还带头把理论政策现场编成“阿数瑟”,实现理论宣传与当地民族文化深度融合。

      聚焦党的创新理论“谁来讲、讲什么、给谁讲、在哪讲”等问题,新组建由955人组成的市县乡三级“支书宣讲团”,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基层、熟悉群众的优势,按照“六套机制”“十项内容”,通过宣讲+政策宣传、宣讲+技术培训等形式,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各类宣讲活动2600余场,受众180余万人次,村(社区)宣讲到达率100%。

      一次次理论宣传宣讲让学习入脑入心,一场场思想盛宴让学习走深走实。党的创新理论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温度临沧欣欣向荣、活力无限

      用镜头记录,用画面表达,用声音渲染。过去一年,有众多故事,讲述着临沧精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策划推出“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重大主题宣传,重温历史时刻,见证发展变化,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当好“收信人”、做好“答卷人”,道路越走越宽阔……

      “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出临沧推进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到解读国家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从100万亩坚果提质增效,到临沧最好喝的咖啡什么味道;从“一老一小”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从临沧咪多啰食品公司联农带农,到二道河村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从临清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王家寨特长隧道左幅贯通,到市外进出口贸易额达276亿元;从驻村工作队到“自然村长”……一批批精品力作展示临沧形象,述说临沧精彩。

      主流声音持续壮大——

      一年来,临沧牢固树立“宣传工作是生产力”的理念,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临沧形象千百工程”为抓手,全力讲好高质量发展故事,不断提升临沧辨识度。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等重要会议,主题宣传出新出彩;精心组织“州市主要领导谈2024年经济工作”和“2024临沧经济这么干”主题宣传,营造临沧经济稳进提质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滇西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专题活动”等主题宣传,为临沧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完成市级媒体深化改革任务,挂牌成立临沧市融媒体中心,形成“1+8+N”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叫响做实“有一种温度叫临沧”城市IP,推出系列海报701张,系列短视频198部,推出百万+原创正能量融媒体产品116件、十万+1311件,主流平台累计话题量5亿+。市、县(区)新媒体覆盖率稳步增长,粉丝数均达到本地常住人口的60%以上,3个县超过100%。

      对外宣传有声有色——

      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省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成功举办泼水节中缅友谊歌会、中缅阿数瑟山歌会等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举办两届百侨会,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嘉宾齐聚临沧、见证发展、共谋未来,临沧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积极探索民语译制新路径,开设“临沧译制”抖音号、视频号,创作缅语、老挝语等译制产品900余件,吸引境外粉丝3.1万+,占比58%,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临沧贡献。

      3月5日,2024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培训班在临沧市开班。

      4月16日晚,傣历1386年泼水节“同唱一首歌”中缅友谊歌汇在耿马勐相湿地公园广场精彩上演。

      9月28日晚,2024年中缅“阿数瑟”山歌会在镇康南伞拉开帷幕……

      建立完善中央省级媒体常态化联系机制,连续三年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到临沧召开座谈会,为临沧宣传和发展出谋划策。中央省级媒体刊发临沧稿件1.4万余条,临沧的知名度持续提升。

    主流价值广泛弘扬、蔚然成风

      一年来,临沧严格落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要求,按照强引领、创品牌、优服务、树新风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润道德滋养。

      “金字招牌”释放积累效应——

      从西南到西北,跋涉千里,丘壑万千。6月18日至27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全国巡回报告会分别走进成都、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在持续加强先进典型选树与宣传方面,各级媒体刊载信息3000余条,全网阅读量累计3亿+,临沧榜样一次次在全国掀起热潮。

      一个个榜样,是时代的标杆。2024年以来,1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获评孝老爱亲“中国好人”,4人入选“云南好人”,4人(集体)获评“新时代云南好少年”。

      临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连续29年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汇聚形成上百名涵盖各行各业的“英模群像”,全市上下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家长学校”赋能基层治理——

      走进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大平掌自然村,临沧市家长学校第一课正在举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未成年人受侵害,如何做一名懂教育、会教育的好家长,台上老师讲得细致,台下家长听得认真。

      聚焦“一老一小”、未成年人保护等重难点,临沧在全省率先开办“家长学校”,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文化活动室等阵地资源,探索“专业团队+本土师资+志愿者”师资模式,举办各类活动378场次。玉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

      2024“我们的节日·重阳”云南省主题文化活动在临沧沧源启动,引导周边群众,特别是培养青少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五个普及”涵养时代新风——

      文明创建热潮涌动,文明培育蔚然成风,文明实践丰富多彩。

      临沧聚焦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法律知识、科学知识、市场意识、文明习惯“五个普及”实践活动,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廉洁文化强基行动,累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4200余场次,6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扶持,有力推动文明实践融入社会、服务民生、精准触达。

      推出移风易俗优秀案例21个,临翔区“六微”模式案例被列为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推出各类普法宣传产品240件、廉政宣传产品38件,打造“临沧政法主播说”“临廉看”等一批具有临沧辨识度的宣传品牌。

    文化文艺繁荣发展、活力迸发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步入新时代,临沧积极融入“文化兴滇”行动,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统领,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供给提质增效——

      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建成“城市书房”“乡愁书院”“国门书社”等各类公共文化空间40余个,打造各类文化活动品牌33个、小剧目60余个。

      探索“群众点单、政府派单、部门送单”文化服务新模式,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715场次,观众达107万余人次。

      第六届云南省“彩云奖”评奖及展演活动在临沧举办,8项作品荣获“彩云奖”,占总奖项的15%。

      “临味”精品层出不穷——

      《临沧刚刚好》《哦迪咔》等一批“临味”作品再度“出圈”,全媒体平台播放量6亿+。

      临沧佤族作家张伟锋诗集《空山寂》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篇小说《豹子》荣获第五届青稞文学奖,《边寨》等3部作品获2024年度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

      《up耿马》等5部作品获第十一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一年来,临沧深入实施“文艺创作攀峰行动”,积极引导广大创作者挖掘临沧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等资源,探索临沧地域特色与时代相结合的最佳“打开方式”,临沧文艺工作实现从单点突破向多点开花转变。

      临沧文遗焕发生机——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建成全省首家以考古为主题的临沧考古博物馆,完成大勐统河灌区文物考古调勘和沧源崖画数字化记录,农克硝洞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名。

      推进临沧市博物馆、临沧专员公署旧址展示利用,积极发展临翔区竹编、傣族造纸、佤族织锦、布朗族刺绣等产业,临翔中山竹艺工坊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临沧文遗实现从单一保护向传承开发利用转变。

      “创训养”“旅居临沧”品牌初具雏形——

      “孟定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这里有最清新的空气、最舒服的温度、最生态的食物、最淳朴的朋友,我在这里。”从上海来到孟定旅居的陈昌维被这里的春光和风土人情深深打动。

      临沧聚焦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瞄准旅居业态新赛道,着力打造“创训养”“旅居临沧”品牌,分类推进8类旅居业态,累计创建4A级旅游景区9个、金牌旅游村7个、最美乡愁旅游地7个。

      打造临翔区太平街、鲁史古镇等一批“天然摄影棚”免费取景地。

      建成文创产品体验点5个,艺术家第二居所3个,累计接待旅居艺术家1.5万余人次,“临沧刚刚好”旅居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在这里,拥抱18.8℃的舒适,让生活回归本真,让心灵找到归宿,“旅居临沧”刚刚好!

    宣传队伍政治过硬、担当作为

      一年来,一篇篇生动详实的新闻报道、一次次创新出彩的融媒方式,不断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成为百姓嘴边的“热词”,越来越多的“临沧故事”走出临沧、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省委“要在政治上强起来、理论素养上强起来、能力水平上强起来、作风纪律上强起来”的要求,强化“我是临沧人”的责任担当,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练兵比武”促进能力提升——

      制定24项重点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抓推进,县级主流媒体覆盖率、版权登记、文明信息等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11期5000余人次,先后邀请9名国内媒体传播领域专家到临沧授课,提升全市宣传干部宣传策划水平,临沧参与采写的2篇稿件获“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奖”。

      “以减促变”提升工作效能——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论坛活动、宣传选树活动、新闻媒体奖评选活动等清理规范工作,组织关停网站4个,注销应用程序34个,注销政务公众账号261个,解散工作群组3713个,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干快上、你追我赶的氛围日渐浓厚。

      征途漫漫,以文化人;

      使命在肩,以声传情;

      笔耕不辍,以墨绘梦;

      步履不停,以行践诺。

      新征程上,文明的长河奔腾向前,思想的波涛澎湃激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沧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融媒体记者   李沁园

      通讯员   杨怀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