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以科学之光点亮“小朋友圈”

    刊发时间:2025-03-14

    A3版

    作者:赵翔

    我市整合优质科普资源进校园——

    以科学之光点亮“小朋友圈”

    3-2.jpg

    普及科学知识

    3-1.jpg

    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

    3-3.jpg

    组装科技模型

      “同学们,大家知道电影里的影像是怎么来的吗?”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科普小课堂上,科普志愿者向参与活动的4年级学生提问,然而课堂上却出奇的安静。“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认识电影的知识和原理”。

      在40分钟的科普小课堂上,科普志愿者利用多媒体,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讲授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并通过“皮影戏”的科技小制作讲解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同学们的兴趣点一下子被点燃,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向科普志愿者提出各种科学问题,一场奇妙的科普之旅在校园走向更远。

      科普,是学生打开科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一直以来,受经济、交通、教育水平、科普资源供给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我市沿边地区和边远山区学校科普启蒙教育相对滞后,青少年获取科普知识渠道有限。

      2022年以来,为打破城乡科普发展不均衡的“次元壁”,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临沧市科协青科中心(科技馆)坚持党建引领科普志愿服务,以“三个工作法”为抓手,积极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选派2至3名业务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科技馆科普辅导员,跟随科普大篷车常态化开展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并重点针对沿边县、乡(镇)和村青少年群体特点,突出“神奇、好玩、有趣”的主题,择优供给科学小实验、科技读物分享、机器狗、机器人演示等优质科普内容。活动后,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不断迭代和丰富科普内容的供给,确保科普的权威性、有效性、知识性,扩大志愿服务队在科普“小朋友圈”的影响力,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近3年来,市科协青科中心(科技馆)共开展志愿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76场,发放科普资源包60000余件,受益青少年达83000余人,不仅延伸了科普教育宣传阵地网络,还有效整合了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让边远山区和沿边地区青少年获取科普知识渠道更加多元、便捷、专业,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崇尚创新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