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多彩的时光隧道
刊发时间:2025-03-17
A3版
作者:李廷珍
北回归线上的双江,犹如一杯醇厚的陈年普洱茶,茶汤中晃着阳光,晃着蓝天白云,晃着绿色明珠的闪耀光芒,晃着一幅穿越时光隧道的多元民族文化之画卷……
这里是一片丰盈的土地,是个年轮一直定格在春天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风景和绿色有关,苔藓会染绿褐色的石块,大树撑起蔚蓝的天空,树上紧缠的青藤以及寄生的小草,都绽放着生命的色彩。
这里,得天独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富矿之地。秀美的自然景观,各民族和谐相处,建设美化家园的故事,犹如漫天璀璨的星斗,散发着熠熠光辉,点亮浩瀚的苍穹……
火塘边总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夜幕降临,村庄逐渐安静,火塘的火也开始熊熊燃起。围坐在火塘边,人们讲述远古时代以游猎为生的拉祜族,用打歌抒写的历史。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拉祜族72路打歌”。沿着双江拉祜族72套路“打歌”的步伐,可以领略到拉祜人民源于自然、舞于自然、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起步和收尾的《大路歌》寓意成古老的传说,天神厄莎的智慧让人类得以繁衍,且引导着拉祜人民向善向上……
佤语称之为“赶迪约”的鸡枞陀螺,是一项双江沙河乡东等村的民间传统竞技体育运动,也是云南乃至中国独有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酷似野生菌鸡枞的形状,故称鸡枞陀螺。飞向天空的鸡枞陀螺犹如盛开的鸡枞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旋转出力量,旋转出啊佤人民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日子……
蜂桶鼓敲出的《布朗欢歌》,幻化出双江布朗山的绝世之美,顺着歌声行走在以大地为舞台,以青枝绿叶为帘幕的天然舞场,跳起收录于世界非遗名录的蜂桶鼓舞,表现出最本真的心灵诉求。古老的传说,流淌的音乐,所有的气息,匍匐于心田,旷世空灵的鼓声背负着打折的岁月,捡起蜜蜂铺设的影子,应和着朴实大方的舞步,裹携着满身的诗意和快乐,甩起“帕节”,踩着鼓点,舞出欢乐,舞出布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漫步在双江春天的时光里,暖阳、清风……景亢、那京、来冷、城子……欢乐在每一个村庄流淌,真实且美好。一路走进这些傣族村落,注定,与“泼水节”相遇。傣族是水的民族,沿着双江一个个依山傍水的傣家村寨,可以追溯历史的足迹,探寻“尚水”文化的源头。在傣家人朴素的生态观里,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句流传至今的傣族谚语,就是最好的佐证。此时,铿锵的象脚鼓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服饰、流动的人群、飞溅的水花把双江点缀得像彩虹般绚丽……
这一个个场景,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踏着岁月的风霜,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双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让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惊喜,都会出片。在这里,您可以和任何一个人攀谈,一起重温历史,一起拉拉家常。在村中溜达,全身心地放松,生活的一切烦恼和忧愁都会在风中消失殆尽。在这里,23个少数民族,描绘着一幅幅瑰丽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画卷,惊艳着岁月,惊艳着世人的目光……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