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侨会”架起开放大桥 三大经济绘就临沧新篇
刊发时间:2025-05-02
A1版
作者:王朝宇 程江 张正霖 李艳美 金维娜
四月,芳草鲜美,春和景明。临沧再迎四海宾朋。
4月27日,第三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的华侨华人齐聚临沧。延续前两届成果,本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以“永不落幕”的服务理念,以侨为桥、以会兴业,重点推进中缅经济走廊项目和云南“三大经济”对接,开展百家企业百个品牌推荐活动,推动“百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临沧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水电、矿产、生物资源富集,素有“中国恒春之都”“中国红茶之都”等美誉。临沧的土地里藏着“会呼吸的财富”,这里的209万亩茶园氤氲着千年茶香,通过“庄园+文化+旅游+农户”模式,双江荣康达公司打造的万亩有机茶园延伸出茶旅融合产业链,游客在茶山间品茗、听布朗族古歌、体验非遗制陶,让“一杯茶”撬动文旅消费。甘蔗产业更是“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通过“糖、酒、纸、饲、肥、畜、新材料、化妆品”八大产业链,将每吨甘蔗的附加值提升至3000元以上。
临沧的产业园区正上演一场“腾笼换鸟”的大戏。在耿马产业园区,绿赛可新材料公司生产的可降解餐饮具95%出口外国,成为“绿色制造”的标杆。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福建天福集团等一大批头部企业入驻临沧发展,124个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在临沧“落地生根”。当前,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和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凤庆产业园区建成滇红茶产业园和核桃产业园,各园区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崇明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等10余个市外园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有序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探索合作共建等重点事宜。
曾经的边陲小镇孟定,如今正蜕变为“国际新兴口岸城市”。临沧以口岸为支点,构建“通道+市场+产业”开放组合拳。在孟定清水河国际无水港规划中,临沧将打造“物流枢纽+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生态圈,让“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跃升。
翻开前两届“百侨会”成绩单,数据十分亮眼:自2023年首届“百侨会”以来,临沧依托侨务资源,与全球5大洲的143个国家和地区400余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500多名侨领侨商以及100多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在内的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建成了覆盖全球72.22%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伙伴关系网,促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进出口货物149.48万吨、贸易额65.8亿元,达成合作意向200多亿元。茶叶、坚果、咖啡等特色资源通过侨商网络走向全球。
“三大经济”绘就临沧发展新篇,而百侨会,将架起开放大桥,推动临沧从“造船出海”一步步走向“坐船远航”。
本届“百侨会”重点推出30个资源经济项目,按照“有什么、招什么、干什么”的要求,突出比较优势,围绕绿色能源及数字经济产业、商贸物流及加工制造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林产业、文旅康养及体育产业、生物医药及养老产业、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产业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重点产业方向,投资估算106亿元,推动资源开发向全产业链延伸。
值得瞩目的是,全球首个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智慧熊猫”AI社交平台正式上线,集成中华家谱、全球猫卡(VIP)等板块,助力侨胞“一键连接”临沧资源,推动跨境贸易数字化。
第三届“百侨会”围绕“园区经济”深化合作,重点推介临沧高新区、边合区、耿马产业园等平台,聚焦跨境加工贸易,推动“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吸引东南亚农产品进口加工企业入驻;打通甘蔗全产业链,建设标准化厂房,助力企业“拎包入驻”……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从项目规划、土地供给到投产运营的全链条支持。让人高兴的是,“百侨会”期间,临清高速公路通车,这意味着临翔区至清水河口岸车程缩短至1.5小时,为园区企业“通达全球”奠定了交通网络基础。
本届“百侨会”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为引擎,开展“百品拓市场”活动,组织跨境电商对接会,依托“侨乡文化”纽带,举办中缅孟斯环印度洋线国际汽车拉力赛、非遗展演等,进一步提升口岸经济辐射力。
从首届“百侨会”的“破冰”到第三届的“深化”,临沧以资源经济夯实基础、园区经济集聚动能、口岸经济拓展通道,三大经济协同发力,推动临沧从“发展末梢”迈向“开放前沿”。第三届“百侨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临沧“三大经济”步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这片沿边开放热土正以创新之姿、诚意之心,邀全球侨胞共享机遇、共赢未来!
临沧,未来可期;百侨盛会,永不落幕!
融媒体记者 王朝宇 程江 张正霖 李艳美 金维娜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