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一部镌刻在喀斯特地貌上的生命史诗

    刊发时间:2025-05-08

    A3版

    作者:李沁园 张聆聆

    临沧天坑动物群——

    一部镌刻在喀斯特地貌上的生命史诗

      大地之上的神秘凹陷,四周垂直而下,犹如筒状囚笼,雨水和岩石曾在暗处“密谋”,底部却别有洞天,生机暗涌。 这就是地球留给临沧的珍贵遗产——天坑。

      天坑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它的形成是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地表崎岖、周壁峻峭、深度可达数百米等特点。走进临沧,就等于走进了地质演化的天然博物馆。

      2024年春节前,临沧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户外探险爱好者王涛听沧源当地人讲述:村后山有一个天坑,深不见底,冬天冒白气,曾经还有外国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下去过,回来后说洞深450米,洞底有老虎和熊骨。这让王涛十分兴奋。

      经过充分准备,2024年4月27日,王涛和另一名户外探险爱好者郭灿经当地人带路到达洞口,用了两天时间下到洞底,发现这里确实有一堆骨头,于是拍下了照片。

      随后,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立即对郭灿和王涛进行文物影像采集及文物提取技能培训。5月13日,市文物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会同郭灿、王涛再次下到天坑底部,对文物进行影像采集并提取出洞,经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进行分子鉴定属于猕猴。

      “这次发现的天坑生物,从目前见到的化石来看,我们感觉到临沧从古到今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研究员吉学平认为:“这些演化过去不是很清楚,但随着越来越多考古工作的开展,很多化石陆续出土,伴随着这些新的天坑生物的出现,我们认为洞穴生物多样性是探索未来临沧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化史的关键内容。”

      临沧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交汇处,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海拔450米的河谷到3429米的高山,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从神秘的天坑群到3000年前的沧源崖画,临沧是一座探寻澜沧江文明的活态博物馆,是第四纪生物与环境演化研究的理想之地。

      今年4月,户外探险爱好者谭文彬、王涛在沧源糯良乡发现垂直深度达100米的洞穴,下到洞底后,发现一根长约0.52米、保存完好的腿骨化石。查看四周,还发现猴和熊的头骨以及其他动物骨头。

      “在不同的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多种珍贵古动物化石,证明临沧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吉学平介绍,目前初步发现有犀牛、野猪、熊,还有至少两种灵长类,现在我们已经找到10万年以来的古动物群证据,相信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发现更早的化石证据。

      生物多样性沟通着人与自然。临沧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沿地带,地质运动活跃,气候变迁剧烈。临沧的地层中保存着晚新生代以来的沉积序列,古生物化石、火山岩层等地质现象星罗棋布,为研究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天然实验室。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演化与环境专委会主任邓涛初到临沧,就被临沧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他说,李白诗中的“临沧观”和“征虏亭”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雨中,想不到在如今的彩云之南真的有“临沧”。

      “我很好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临沧是如何在几千年前就与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人们如何跨越万水千山走进中原、抵达边境?”邓涛认为,从临沧与中原的交往中不难看出临沧历史悠久,汇集了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等多样文化基因。

      临沧无可比拟的光热条件,滋养着万物生灵。目前,临沧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几乎囊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保存着大量孑遗物种和特有生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临沧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远古时代开始,有众多的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临沧仍然是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热点地区。”邓涛表示,中国现有的脊椎动物群种有7300多种,在临沧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现的脊椎动物有869种,而临沧国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0.25%。这0.25%的面积,在生物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上的占比就超过了全国的十分之一,非常了不起。

      “我们平时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和论文中,到了恒春之都临沧,我们发现整个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在这里都得到真实体现。”邓涛介绍,临沧有几万年前的沧源农克硝洞遗址,有几千年前的耿马石佛洞遗址,从万年的文化史到五千年的文明史的一个转变在临沧得到具体体现,为研究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和研究东亚古人类迁徙与环境适应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证。

      “犀牛的化石今天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农克硝洞遗址里面,仍然保存着独角犀的化石。”邓涛认为,临沧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从旧石器时代的农克硝洞,到新石器时代的石佛洞,洞穴里面都堆积了古人类生活留下的痕迹。在这里可以找到动物的化石,而这些化石与这个地区非常适合于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是做古生物研究的“天堂”。

      临沧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部镌刻着地球亿万年记忆的立体史书。动植物是演变过程中生命更迭的记录者,更是岁月变迁中生命力量的守护者。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在这里聚集,这些藏着地球演化密码的化石,不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自然界的无声史书。我们期待科学之光点亮临沧的文化遗产,解读生物多样性,探寻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