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我市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刊发时间:2023-09-12

    A2版

    作者:郭维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探索普惠金融途径

    我市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郭维) 边境村濒临边境,既是国家形象的展示,又是戍边卫国的重要载体。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290.79公里,辖内有沧源、耿马、镇康3个县与缅甸接壤,有10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20个自然村。全市银行业保险业把支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和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实践,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有效途径。

      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临沧市分行、市民宗委印发《2023年临沧市金融支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重点》,提出加大信贷投放、深化兴边富民金融服务、助力边境村农民增收、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等9项工作要求,明晰边境幸福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创新、提质”工作目标。持续加大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镇康县再贷款等货币工具支持力度,为金融服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7月末,边境3县新增可贷资金16.8亿元,各银行机构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超过68.73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7.5亿元、增幅达12.49%,保费收入2.71亿元,赔付支出0.8亿元。建立临沧市金融支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金融结对帮扶机制”,指定主办行(社)压实工作责任,2023年以来辖区银行机构累计向44个边境幸福村投放贷款13.31亿元。

      边境幸福村生态环境较好,林、糖、茶、果、牛、菜、中药材、咖啡、橡胶等为优势产业。为了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乡村全产业升级,银行机构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开发“边民互市贷”“兴边富民贷”“乡村振兴系列贷”等产品加大对边境幸福村信贷支持力度。保险机构探索边境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助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截至2023年7月末,辖区银行机构共对边境幸福村投放糖业贷款1.32亿元,茶业贷款4723万元,烟业贷款682万元,坚果、核桃产业贷款1923万元,畜牧业贷款1.48亿元,橡胶产业贷款1亿元。

      边境幸福村紧靠缅甸,村民整体收入较低,虽彻底实现脱贫,但群众重新致贫、返贫的风险不容忽视。对此,临沧银行业、保险业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到边境村开展金融服务情况调研,召开服务边境幸福村专题座谈会,推进金融机构网点、服务、人员下沉,着力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今年来,累计向边境幸福村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87户、6597万元,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23户,金额为6635万元。督促机构加大对边境幸福村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的信贷支持。截至7月末,辖区银行共对边境幸福村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 增幅为27.73%。

      边境幸福村集地理区域位于边境、多民族聚居地和生态文化传承保护区于一体,生态、农耕、民族等文化交织,既是临沧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金融机构开拓业务的空间和机遇。对此,临沧银行业保险业加强对重点景区、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金融资源投放。今年共向边境县授信文旅贷款达3.18亿元。

      全市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口岸、通道、边民互市点对边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023年以来,累计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达2.34万笔,交易金额16.43亿元。探索在清水河、南伞、永和口岸沿线设立“境外流入现金流动兑换点”,推动恢复“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建设,优先在有条件的边境村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44个边境村中共有惠农支付点33个。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