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坦途通幸福
——从凤庆中和机场通航看临沧交通之变
刊发时间:2023-09-28
A1版
作者:李沁园
浪漫金秋,总有丰收的喜悦。
飞机掠过城市上空,“滇红之乡”凤庆魅力让人陶醉。2023年9月26日,随着凤庆中和机场正式通航,临沧一举成为全省首个“一市三场”的州(市)。
航空梦一直都是临沧的梦。
1998年,临沧开工建设首个民用机场—临沧机场,并于2001年3月25日建成通航。
2016年12月8日,沧源佤山机场正式通航。
时隔七年,临沧迎来了第三座机场通航,全市各族儿女欢欣鼓舞,同享荣光。
同时拥有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的临沧,不断提升完善机场基础设施,深挖航空市场潜力,织密“天路”网,积极开发“省外及省内州市环飞航线”的市场,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选择,有效推进航空产业同旅游文化产业及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令人振奋的是,刚刚通航的凤庆中和机场将与临沧博尚机场、沧源佤山机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临沧市航空枢纽功能。一场城市与机场共生共荣、融合发展的全新实践正加速向前。
临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千方百计破局交通瓶颈制约,把“交通先行”作为奋进跨越的“加速器”,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举全市之力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以航空为先导,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水运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牢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硬”基础。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临沧结束了不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一举成为云南省第四个同时拥有机场、动车、高速公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的州市。
一条路,寄托着多少人的乡愁与深情。
一条路,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与期待。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临沧建立“欧亚第三大陆桥”,把临沧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把孟定作为“滇缅铁路的最佳入境”的宏伟蓝图。
1939年,“滇缅铁路”开工建设,四面八方的筑路工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不断汇聚在这条大动脉上。然而,在工程过半之际,日军入侵缅甸,兵锋直抵怒江西岸。滚滚浓烟散尽后,这条横亘云南境内、穿越滇西崇山峻岭、已具雏形的“滇缅铁路”泣血停废,遗恨南汀河畔。半个世纪的梦想、几十万劳工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然而,临沧人民追逐铁路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新建大理至临沧铁路,2015年12月开工建设。
经过5年的日夜鏖战,大临铁路建设者攻克了林大沟深、桥隧比高、地质复杂、有毒有害气体频发、施工条件恶劣等困难。
2020年12月30日,随着一声鸣笛,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客货运同步正式运营,临沧就此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真正步入动车时代,临沧人民的百年梦想得以实现。
列车疾驰,歌声飞扬,滚滚车轮载着临沧驶向幸福的彼岸。临沧作为中国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优势更加凸显。
成功接入全国高铁网后,临沧人民对加快建设临沧至清水河铁路,早日打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愿望更加迫切。
今年8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新建临沧至清水河铁路用地预审、可研工程地质钻探、地热地质调查及热害评估专题研究等3个项目的招标公告。项目可研批复及初测等开工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作为泛亚铁路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清铁路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1年1月,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临沧没有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历史。
“大山深处的人们对开通高速的期盼与喜悦之情,是外人难以体会的。今后山区百姓走出大山越来越方便,外地客商来临沧也同样便捷。”在通车现场的市民纷纷感叹,高速公路将给乡村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临沧的茶叶、坚果、核桃、蜂蜜等绿色农产品将被更多的人熟知,这条高速公路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带来了美好前景,为这片绿水青山带来更多可能。
墨临高速公路通车后,从临沧到昆明开车的公路里程缩短100多公里,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5小时,融入昆明5小时经济圈……墨临高速公路连接已建成的昆明至磨憨高速公路,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
临沧机场高速、墨临高速、镇清高速、云凤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全线建成通车运营;加快推进南涧至云县、巍山至凤庆、双江至沧源(勐省)高速公路建设;
……
一条条连心路、暖心路、致富路缩短了时空距离,让“多出去走走”和“常回家看看”都变得更加便捷,增强了临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增进了临沧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陆路、航空取得新突破,水运也不例外。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以澜沧江、怒江为代表的1000多条江河在临沧境内蜿蜒奔流,水资源量16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00万千瓦以上,建有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是“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水电之城。
澜沧江流域(临沧段)总长306.6公里,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库塘星罗棋布,流域境内面积12154.6平方公里,径流量大、渔业资源丰富、通航条件良好,沿线山雄谷深,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具有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如何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澜沧江优势资源,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彩澜沧江’建设为抓手,助推澜沧江流域兴旺发达”。
“澜沧江兴旺繁荣,临沧就兴旺繁荣。”目前,临沧已建成447公里水运通道,其中,澜沧江流域小湾库区99公里、漫湾库区66公里、大朝山库区92公里、糯扎渡库区145公里;其他河流及中小型水库45公里。全市现有码头10座,百吨级以上泊位17个(客运泊位11个、货运泊位6个);保留民间渡口33道。
此外,我市正加快构建临沧至普洱至版纳至缅甸出境国际水路大通道,积极推进澜沧江流域经济带四个码头区建设。
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临沧这座城市也有走向海洋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努力。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给临沧注入一剂“强心剂”。
当前,临沧紧紧抓住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区位优势,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准定位,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实现了内外融通的“双向”奔赴。
2021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第一批货物从新加坡启运,抵达缅甸仰光港后经清水河入境,在临沧通过铁路运往成都,中缅第三国过境贸易过境运输实现“破冰之旅”。
2022年5月,由重庆发出,载有6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列车到达临沧火车站,这批货物从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运抵缅甸曼德勒,标志着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成功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互联互通,是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内外双向联通”的新突破。
今年2月,一列装载汽摩配件产品的列车从重庆团结村车站缓缓驶出,通过铁公联运方式,经由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最终抵达缅甸仰光。
随着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规模化、常态化运行,让临沧从边疆末梢跻身开放前沿,从西南边陲蜕变成“面向印度洋之窗”。
火车驶进临沧,高速公路穿过临沧,飞机起降临沧。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内外通达、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成落地,给临沧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新机遇。
耀眼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担当,团结带领临沧各族人民勇于拼搏、砥砺奋进的成果。
从地面到蓝天,从公路到铁路,从陆路到水路,临沧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到临沧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临沧各族群众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交通带来的便捷生活,通往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临沧,未来可期!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