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小笤帚”扎成“大产业”

    刊发时间:2024-12-06

    A2版

    作者:谭序刚 杨晓阳 普顺和

      日前,走进位于凤庆县凤山镇清水河村的凤庆县清凤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社员们正娴熟地编扎着笤帚,挑、拢、拧、编、扎……二十分钟的工夫,十几根竹枝就变成了一把骨架结实、造型漂亮的笤帚。

      “我们村和我差不多这个年纪的村民几乎都会扎笤帚。”王自右一边扎笤帚一边介绍,他一天能扎七八十把笤帚,每个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既可以兼顾家里的农活还可以添补家用。

      立足凤尾苗产业资源优势以及生产加工基础,2021年清水河村成立了凤庆县清凤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笤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去年我们销售了20万把笤帚,产值接近200万元。”凤庆县清凤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王杨华说:“我们注册的‘清凤帚’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很有辨识度,产品主要销往甘肃、海南、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清水河村种植凤尾苗4200亩,干苗的年产量在500吨以上,依托凤庆县清凤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就地消纳100吨的产量,剩余的400吨产量也不愁销路。清水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杨静丽介绍,2023年,每吨干凤尾苗外卖的价格在7000元左右,最高的时候突破8000元,有的种植大户仅卖干苗的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

      进入11月以来,全村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堆满了凤尾苗,村民都在忙着编扎笤帚。此外,凤山镇东部片区清水河、金平、平村、东山、麦地、上寨6个村还种植有粽叶芦,总面积达14813亩,年均产量1700吨以上。按照全链条组织化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下步,凤山镇依托粽叶芦产业基础,规划建设凤尾苗青储饲料加工项目,不断推进产业链延伸。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