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罗顺荣:小芦笙吹响致富“音”

    刊发时间:2024-12-13

    A2版

    作者:张鹏飞 杨尚清

      芦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凤庆县勐佑镇习谦村的罗顺荣作为一名芦笙乐器制作传承人,一直坚守着传统技艺,用巧手赋予竹子和葫芦以生命,制作出能吹奏出美妙音律的芦笙,也让更多人对民族乐器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走进罗顺荣家,他正在精心挑选优质的竹子和葫芦,并进行细致打磨。钻孔、组装、调音……经过一道道复杂而精细的工序,原本普通的材料渐渐变成造型精美、音色悦耳的乐器。

      “芦笙是我们民族民间的一种乐器,我十五六岁时就开始跟老人学做芦笙,现在大家喜欢‘打歌’更离不开芦笙,我要把芦笙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好。”罗顺荣说。

      在制作过程中,罗顺荣时常会接到顾客的电话,询问芦笙制作进展以及芦笙的音色、音准调试情况。

      如今,罗顺荣制作的芦笙不仅在当地有名气,他还通过网络直播将芦笙卖到了全国各地。

      不久前,罗顺荣妻子赵彩红参加凤庆县举办的“全脱产”进校园证书式电商班培训后,掌握了直播技巧,成为一名网络主播。现在赵彩红在镜头前介绍自家制作的芦笙,时不时还会和网友网络连麦,咨询网友的购买需求。目前,罗顺荣每年卖芦笙的收入已经达到15万元。

      凭借好手艺和诚信经营,罗顺荣制作的芦笙深受乐器爱好者的青睐,很多顾客等不到发货就直接上门复购,近距离与罗顺荣探讨芦笙的制作工艺。

      王志超是一名芦笙爱好者,由于热爱,他专门上门跟罗顺荣了解和学习芦笙制作技艺。“罗顺荣老师制作的芦笙声音清脆,音相当准,我非常喜欢。”

      习谦村党总支书记杨明庄介绍,在罗顺荣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制售芦笙,村“两委”积极帮助他们建设家庭作坊,做好推广宣传,现在,习谦村的芦笙已渐渐被人熟知,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