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家庭教育底层逻辑初探

    刊发时间:2024-12-16

    A3版

    作者: 康家香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探秘家庭教育底层逻辑现状

      (一)以“血缘”为纽带的“代际传承”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一项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家庭教育理念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传承具有天然和深厚的亲近感。

      主要特点如下:情感联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天然的情感联系,易于进行教育和影响。经验传递:父母作为过来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能够为子女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文化传承: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将使子女继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行为影响:父母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语来影响子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家庭价值观传承: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传达家庭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关爱家人、诚实守信等。

      尽管这种传承具有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代际重复的问题,导致一些不良习惯和观念被一代代延续下去。

      (二)以“自己”为主体的“自我认同”

      许多家长凭借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建立了以“自己”为主体的“自我认同”式教育思想,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教育思想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忽视孩子感受,家长过于强调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情感需求缺失,家长过于关注自己的需要、形象和面子,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自我中心,导致孩子过于关注自己的自我认同,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自我依赖,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同产生过度的依赖,而忽略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三)以“自我认知”为中心的“为你好”

      许多家长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孩子的行为,甚至做一些孩子不喜欢的事,如偷看日记、偷看手机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将孩子的言行“圈禁”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导致以下负面影响:独立思考受限,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决策,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和发展空间;社交能力不足,孩子可能变得过于依赖家长,社交能力不足;价值观扭曲,孩子可能会形成“凡事有爸妈”的思想,无法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自信心不足,长期“顺从”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信心,无法独立面对挑战和困难;心理压力过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导致焦虑和无助。

      二、重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的策略

      为打破传统的“血缘”和“自我认同”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孩子成长需要”为基准点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家长需要开启“自我觉察和改变”的“英雄之旅”。

      目标向内。家长应将关注对象和目标转向自己,从孩子成长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注意适度使用自我认同的方式,在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环境,没有可比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家庭教育。

      做好家庭教育的分内事。家长应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性,做好自己的事,注重家庭教育的背景,发挥好家的四大功能:温暖、希望、力量与安全感、规则,让家成为孩子释放情绪和积蓄力量的地方。

      以儿童为本。《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为本原则,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创新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保护儿童各项权利,促进儿童自然全面充分的个性发展。”以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切勿从家长自己的愿望出发。

      关注孩子情感态度的发展,而非表现。人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儿童的情感与道德行为有密切关系。家长应关注孩子内在能量的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外在表现。

      站在孩子的前方做引领示范。家长应站在孩子的前方做引领示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家长应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让孩子通过玩耍、游戏和尝试错误来学习和成长。这种自主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给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通过提供合适的环境,使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意识在孩子的内心逐渐成长。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追求卓越”的机会,让孩子在“做”与“错”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思考。

      总之,作为家庭建设的主体力量,家长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力。通过“觉察”“反思”“学习”“改进”,涵养并建立起以“孩子成长需要”为基准点的、符合孩子“最近发展”需要的、有各自特色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