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我也想要走月亮

    刊发时间:2024-12-23

    A3版

    作者:祁燕

           从来读书不会只读一遍,这两天已经是第二次读《云南儿童文学选集》。其实,一本好书的定义就是让人悟出文里之道并引入生活之道。一直以来,家长们和我诉说最多的就是孩子不爱阅读这个难题,而这个话题也在家长会上讲了又讲。孩子需要兴趣,需要有人为他引路 ,需要让他明白我们读一本书,更多的是学着成长,学着喊醒自己。往往通过一本书与现实的融合,你会看穿,会看懂,会明辨那些看似茂盛而又单薄的思想,会明白月色落在书上,早就数好你要过几道弯。读书也需要尽情与无所顾忌,需要走心到不能自已,需要得以联系、得以继续。不过,书籍再好也要有人为它俯身。这本书用吴然的文字为“序”,他这样写道:“字在书本里睡着了,你要大声地读,把它喊醒。所有在书本里睡着的文字,都做着被阅读被喊醒的梦。你的阅读唤醒了它们,它们活跃起来,争着给你讲它们的故事。它们从书本里走进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新的文字的生命。”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会被这段文字抓得牢牢实实,那是柴薪,是火焰,让你急不可待去翻文字,让你稳稳地安顿心灵在书里着床。

           还记得第一次读完这段文字时,是那么余味难消,于是又速速地去翻这本书里还有没有吴然其他的文字。有,果真有。你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瞬间,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我想到了阿妈,想到了童年,也想到了家乡的温竹河。我的阿妈也在小河边洗过衣服,她说快过年了,洗的东西太多,河边宽敞可以晾晒。所以印象中,河边的草棚上铺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他们都是阿妈洗的。而河边的卵石,我最喜欢红色的那种,我常把它们捡回家写字,台阶上、石板上、瓦片上,全是它们与我回应的痕迹。这些红色字体,在我的记忆里一寸一寸地升高,直至看不见自己,却看得见理想。那时阿妈还说,月亮上有一棵弯腰树,树下有个老奶奶在舂碓,我们信以为真,夜夜仰着头看月亮。阿妈,如今天上的您是否看见人间的我?想您时我夜夜仰头,想您舂的糯米粑粑,想您搅的米粉和芭蕉玉粉,想睡您铺的床,想让您骂我“坏丫头”……

           我也想要走月亮!

           捧着书继续往下看,不舍得卷,不舍得折,不舍得重重地翻,唯有小心翼翼才会在文字间重逢自己的影子,才不会是旁观者说,而是在生命里长。页尾有一行文字,让我隔着数十年也能闻见稻花香,他写道:“沟水汨汨,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就有那么一秒,感觉吴然就是在给我写字。因为我儿时的家就是在村脚的稻田边。旁边有一条小水沟,一到泡田铲埂的季节,沟水就开始哗哗哗地奔流着,我经常站在沟边看农人唱着调子犁田、纵耙。明明不关我的事,却一眼春景欢喜得恰如其分。

           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不断地在时间里开出花 ,思想的枝叶在乡音与风土里,更容易长出自己的果。你看,他又这样写道:“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果子挂满枝头。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还记得那个黄昏,阿妈约我去摘果子。她说摘的时候最好留一片叶子,这样更有卖相,我仔细一看,这些果子黄黄绿绿地装在竹篮里,果真漂亮极了!再闻闻,清香扑鼻。她还说第二天去卖的果子最好晚点来摘,这样会更新鲜。是啊,已经够晚了,月光都从高坡滑到我们身边了。我看不清阿妈的脸,但分得清她的声音是坚韧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各自背上一篮沉甸甸的橘子,一步一步地爬上被月光照得明亮的土坎。我每走一会都会叫叫阿妈,她答应了我又继续往前走。

           至今,那晚柑橘的香味附着流动的空气,夜夜钻进我的阁楼。它让我这么想念,想到入骨与萎靡。

    我也想要走月亮,一遍又一遍。

           思绪未回,食指轻轻一翻,又一次来到了普飞的《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如果仅看题目,想到的内容会是绚丽的舞台、璀璨的大街、多彩的公园和五颜六色的梦境……但他写的可不是这些,他这样写:“太阳偏到西山顶的时候,东面的山顶出现了一条彩虹。它从蓝蓝的天边弯下来,像大竹弓,又像一座拱桥,还像一条山路,靠着山峰,一头触着山下的草坪,一头栽进小河里。爸爸妈妈早就告诉过我们:彩虹是从天上下来饮水的,它水量大,要饮很长时间,饮饱了,它就回天上去了。如果谁想上天去,可以从彩虹的一头走上去。”

           再一次绷不住了,泪眼婆娑。我想到了家对面的小龙王沟,想到了家门外奔流不息的澜沧江。雨后江里升起的彩虹,长辈们都叫它“雨桩”。记得那个傍晚奔向病危的父亲时,澜沧江一连出现了两道彩虹,一直架到家对面的山梁上,那时我想两道彩虹同时出现,定会有好运来碰头的,而我最大的时来运转就是父亲会康复,会为我留一盏灯,会为我在家门口等候,会站在路边为我送行,会像往常一样直到路拐弯,直到后视镜里看不见……却没想到这是我与他一同欣赏的最后一道风景。也就是在那时,从父亲的嘴里再一次听到这两个字:“雨桩”。如今,一笔一画,那么眷恋、那么念念不忘!

           如果攀着彩虹能到天上去,我想要和父亲一起走月亮 ,你看,他颤颤巍巍地朝前走!他老了啊,老到驼了背,弓了腰,老到眼枯,老到不怕老。

    我在一本书里走月亮。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