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跨越科学技术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

    刊发时间:2025-01-09

    A2版

    作者:戴红卫 陈玉明

    临沧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通过验收

    跨越科学技术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    (通讯员    戴红卫    陈玉明)    日前,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项目“临沧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通过考核验收,标志着临沧中药材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为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临沧按照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开展临沧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先后投入资金1879.1万元,建成云南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圃1个,面积20亩,收集保存药用植物资源43科88属140种;建成临沧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引种驯化圃1个,面积30亩,收集中药材资源45科96属110种,并筛选出同时具有临沧资源特色和适宜种植发展的“双优势”中药材品种11个(滇龙胆、滇重楼、滇黄精、铁皮石斛、滇鸡血藤、猴耳环、娘母良、仙茅、白及、诃子、红花);编制发布中药材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14项;获得有机转换证书中药材基地750亩;申请专利40项,其中已获得专利证书31项;完成中药材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4个;申报云南省“十大名品”中药材品牌2个(“云斛”“云硕”);创建临沧特色品牌2个(“滇康通宇”“木兰含笑苦子撒”);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个(云斛2号);“耿马滇黄精”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培养高级人才11人,获得人才称号5人;建立专家工作站3个;建成道地优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7个268亩,生产种苗2494万株;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7个,面积3371.7亩,生产中药材产品0.3575万吨;新建生产线3条,扩建生产线1条;完成各类中药材技术培训40场次,培训人员达2089人次。

      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出台了《临沧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临沧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临沧市滇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让临沧中药材产业通过一批项目落地、一批基地建设、一批人才培养、一批成果转化,实现了“四个”转变,带动了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类发展到56个、面积68.95万亩,产量达3.1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1.72亿元;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发展到72户,占全省的4.2%;全市建立专业合作社194个,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6户。

      通过项目实施,跨越科学技术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为临沧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科技支撑。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