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科技服务特色产业有“成色”

    刊发时间:2025-01-09

    A2版

    作者:李荣

    耿马

    科技服务特色产业有“成色”

      本报讯    (通讯员    李荣)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做活人才文章,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组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耿马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蔗糖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探索院企合作,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云南大学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建立了“云南省杨本鹏专家工作站”“云南省邓军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甘蔗糖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中心”,引入科技特派团1个、科技特派队1个、农科服务团1个、云岭农科小院2家。引进蔗糖产业专家73人,培育县管科技人才138人、企业技术骨干339人、乡土人才346人,选派“三区”科技人才及科技特派员78名,培训产业人才9000余名。

      耿马县农科服务团采用“12334”服务模式,1个服务团瞄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2个目标,主推云蔗08-1609、云蔗05-51、脱毒健康种苗粤糖93-159,3个品种,主攻优化施肥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覆盖技术、丘陵山区全程机械化技术3项技术,解决甘蔗品种老化、肥料利用率低、聚乙烯地膜残留多、甘蔗生产请工难和请工贵4个问题,联合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部门、制糖和肥料等企业,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系统措施,赋能耿马县蔗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产业科技人才体系,壮大蔗糖产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蔗糖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良种体系,配套良技良法,力推全程机械化,蔗糖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甘蔗特色产业科技服务,紧紧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5+N”全产业链建设思路,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着力推进“一县一业”甘蔗特色县建设。蔗糖产业链领域共突破关键技术7项,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共培育涉糖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先后获得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 6户、创新型中小企业 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引进甘蔗新品种25个,重点推广3个,全县甘蔗品种优良化率达到100%,云蔗05-51在耿马旱地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了全国无灌溉区单产最高纪录9.2吨,云蔗08-1609在耿马创造了国际上糖分最高纪录达20.3%。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推进,到2025年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0%。

      ?在临沧坚果产业上,依托邓秀新院士专家团队以及临沧市坚果产业科技服务队,建立耿马县坚果产业科技服务队,采取边研究、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建成临沧坚果提质增效示范点43个,核心示范基地378亩,组建科技服务队226名,组建嫁接修剪技术服务队14支、飞防技术服务队1支、蜜蜂养殖授粉技术服务队1支,建立坚果专业合作社19个。组织科技力量认真落实临沧坚果提质增效技术规程,抓好落头开心、营养补充、果园放蜂3项关键核心技术和病虫害防控、保花保果、水分管理3项配套技术措施,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49场次10048人次,完成“落头开心”8.1万亩、营养补充10.9万亩、果园放蜂2423箱、辅助授粉面积1.45万亩、病虫鼠害防控13万亩、保花保果11.5万亩、水分管理3.02万亩。

      据介绍,耿马县围绕粮食、糖、茶、坚果、蔬菜、橡胶、中药材、畜牧、蚕桑、咖啡、烤烟、水果、林产业等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对接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组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共组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12支1054人,形成“院士(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特色产业科技人才体系,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赋能耿马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