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校长的家访路
刊发时间:2025-01-23
A1版
作者:程江 宋菲菲 董俊
“走,小李老师,今天我和你一起去家访。”
寒假的最后一天,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校长陈世民约上学校的年轻教师去家访。
陈校长喜欢家访,全校师生都知道。
“从业以来,家访次数已记不太清楚了,千次以上是有的。”陈世民说,为了能让山区的孩子不辍学,为了他们的未来,多少次家访都值得。
20余载,上千次的家访,陈世民走遍了任教地区的村村寨寨,把脚印深深地烙在往返学生家的路途上。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深知教育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意味着什么,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培养好,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陈世民对教育工作有着自己的愿景。
1996年,陈世民到沧源县岩帅镇新华小学任教时,坐了手扶拖拉机,又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一路辗转一路尘土飞扬,到校已是夜幕。那时的新华小学,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条件异常艰苦。
在新华小学的一段时间内,既要担任两个年级的授课教师,又要管理学校的校务,“一师一校”的工作让他很忙碌,也很充实。
陈世民回忆道:刚到学校时,学校没有“打铃仪”,学生上学凭感觉,经常迟到。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交流,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山上玉米地里捡拾村民遗漏的玉米换钱,给学校添置了广播器材,自那以后,学生迟到的现象减少了,学校广播也成了村民们出工、收工的“计时器”。
筹措资金建设学校,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家长聊到一块……在新华小学,学生、家长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陈老师”,家校共育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2005年至今,陈世民先后在沧源县岩帅镇中心完小、糯良乡中心完小、勐董镇中心完小任校长。每到一处,他都把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带到教学实践中,用言行感染着周围的人。
“陈校长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家访。他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家里深入了解情况,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勐董镇中心完小教师田绿芳说,在陈校长的影响下,教师家访已蔚然成风。
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学校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陈世民的家访习惯一直没变。
勐董镇中心完小学生肖默然说:“陈校长很善良,就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
20多年过去,无论是当年的“小陈老师”,还是如今两鬓开始染上白发的“陈校长”,陈世民的教育初心始终没变,始终坚守在山区教育一线,始终走在家访的路上……
融媒体记者 程江 宋菲菲 董俊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