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发展省藤产业打造生态经济
刊发时间:2025-02-18
A2版
作者:陈会平 王字城
以富民强村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耿马发展省藤产业打造生态经济
本报讯 (通讯员 陈会平 王字城)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省藤产业资源优势和非遗技艺优势,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帮扶车间+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大力发展省藤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勐撒镇翁达村共有农户488户1919人,有约400年的藤篾编织非遗技艺。近年来,耿马县积极引导翁达村发展省藤产业,全村党员、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齐上阵,共同用省藤编织“致富路”。
为解决藤篾鼓凳制作工序复杂周期长、小作坊单打独斗品质不一、藤条原材料供应青黄不接等突出问题,耿马县在加工端发力,2021年整合资金454.6万元,建成集加工、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藤篾编织帮扶车间。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开发出藤篾餐桌、藤篾摇椅、藤篾手工艺饰品等“藤篾+”系列特色编织产品,推动藤篾编织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围绕把传统藤篾编制产业打造成“佤族文化手工编织品牌”的发展目标,耿马县充分发挥非遗技艺传承人才和乡土“百名大师”引领作用,组建藤篾编织非遗技艺传承团队,通过采取“老带新”“熟带生”“1+N”“面对面”等方式开展技艺传承培训,成功打造了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四带”乡土人才队伍。
耿马县通过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帮扶车间+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耿马勐撒达山藤竹工艺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将帮扶车间租赁给合作社经营,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增资、农民增收“三赢”的良好局面。
2024年,翁达村累计建成省藤育苗基地24亩,400余户农户种植省藤6000余亩,育苗基地每年可带动3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全村有130户336人从事藤篾编织产业,年手工编织藤篾产品达2.4万件以上,总产值达600万余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以上。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