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派乡:“自然村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刊发时间:2025-03-06
A3版
作者:陈会平
本报讯 (通讯员 陈会平) 自选派“自然村长”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党委认真履行管理责任,引导16名“自然村长”安心驻村,发挥个人特长,落实五项管理制度,履行五项工作职责,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加强“保障支持”,推动“自然村长”当好片区总网格长。乡党委指导各村,力所能及地保障“自然村长”生活条件和办公环境,妥善安排解决好吃和住的问题,让“自然村长”到村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乡党委第一时间安排挂村领导、村组干部带着“自然村长”进村入户走访、熟悉村情民情,快速进入角色,同步建立与挂村领导、村组干部、网格员的联系沟通机制。目前,16名“自然村长”全覆盖走访农户4153户,排查出自然灾害隐患21处。“自然村长”以10户左右农户为单位,在保持统一编码管理的农村网格基础上划分“微网格”363个,每个“微网格”推选1名微网格员,构建形成党组织领导下“以微网格为单元、以微网格员为纽带、群众共参与”的自治新格局。
突出“两个功能”,推动“自然村长”建强基层组织。10名党员“自然村长”突出增强所在片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指导片区49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整体进步。 “自然村长”积极参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摸底排查、综合分析、考察谈话等各环节、全过程,共确定7个村(社区)后备力量25名。会同村党组织摸清资源底数,搞准发展现状,研究制定符合村情发展实际的集体经济收益“一村一策”提升计划。进驻以来,“自然村长”助力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累计增收53.67万元。
找准“致富路径”,推动“自然村长”助力农民增收。强化农民技能培训。“自然村长”着眼于特色产业种植技术的薄弱环节,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多方资源,组织片区群众参加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现场会议11场次356人次,为甘蔗等农作物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金丝凤梨、石斛、班卖贡米等特色产业,指导各村(社区)党总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动员优势和合作社、企业的市场运作、技术优势,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自然村长”化解矛盾纠纷。常态走访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机制的要求,依托“六个全覆盖”工作机制,探索“自然村长+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常态进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78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7件,实现“小事不出户、琐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针对一些村规民约制定不规范、群众不易懂、实施不到位等问题,“自然村长”参与指导村民小组因地制宜修改完善《村规民约》68个,把“门前三包”、节俭办客、畜禽粪污清理、乱砍滥伐等写入村规民约,“约”出了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健全“长效机制”,推动“自然村长”提升人居环境。“比武活动”美化村容。在“自然村长”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月比拼、季比武”活动,评选出“最美庭院”68户,发布“红黑榜”19期,引导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唱主角”,以“一户美带动乡村美”。坚持“没有钱也要办好事”的理念,积极配合乡党委及村“两委”按照“七个一点”做法,筹集物资和资金11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2万人次,硬化、整治村寨内污水沟2000余米,7个自然村的污水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