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让边疆农民挑上“金扁担”

    ——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杜建辉

    刊发时间:2025-03-10

    A1版

    作者:郜晋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杜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临沧市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让边疆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联农带农的重要举措。临沧市成立临沧坚果、核桃、滇红茶等产业联盟,建立“产业联盟+链主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形成产业联合体、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杜建辉说:“临沧是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茶叶、甘蔗主产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要务。为此,我们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努力把一家一户小散弱资源组织起来对接市场、打造品牌,促进产业联农带农,促进持续稳定增收。”

      除了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临沧市还注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此来推动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据了解,临沧市目前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186个、创建家庭农场5233家。

      杜建辉举了两个例子:临沧市双江县允俸水稻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把“碎田”变“整田”、“整田”变“良田”,带动社员1918户;云县哲扬家庭农场通过流转村民45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释迦果园,亩均产值达1.26万元,年兑付群众务工收入170多万元。

      回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既要抓产业,还得抓就业。临沧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着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杜建辉说:“促进农民就业特别是就地就近就业,我们主要从培养农村新型产业工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新业态从业者三方面发力。去年,我们培训高素质农民14913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837名,带动10万多户农民群众有效增收;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89万人,其中就近就地就业70万人。”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关键要因地制宜利用资源、挖掘资源、盘活资源,我们主要通过‘招小商’有效盘活土地、房屋、闲置扶贫资产等三种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杜建辉说,在盘活房屋资源上,临沧各地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态、气候、宜居、康养、边境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比如,镇康县勐堆乡茶叶林村青年农民穆文锋看准家乡“澡塘坝”温泉资源优势,承租7户村民闲置房屋改造为13间民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万元、7户村民获得房租4.4万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原载《农民日报》2025年3月8日6版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