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边地好“枫”景
刊发时间:2025-03-13
A1版
作者:史敏朱 金维娜 刘国霖 李文迪
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绘出边地好“枫”景
“别着急,有什么问题我们慢慢说,大家都做了几十年邻居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不久前,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村民刘大爷与杨大爷因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村民们纷纷赶来劝阻,可双方的矛盾依然无法解决,村民小李见状便跑到班洪边境派出所,向社区民警寻求帮助。
民警听后急忙赶到现场,详细了解了双方发生争执的原因,从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等方面释法说理,经过1个小时的调解,刘大爷和杨大爷最终握手言好。
“如果放在以前,为了这点矛盾两个人说不定都能打起来。现在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和平解决。”村民小李欣慰地说道。
村民矛盾纠纷能在村里及时化解,正是班洪边境派出所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解。
近年来,班洪边境派出所积极发动“佤山前哨”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触角广泛的矛盾纠纷信息网络,精准排查可能产生矛盾纠纷隐患的领域、群体、人员,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的特点、动向和规律,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未调处的矛盾纠纷提出预警,不断优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无独有偶,在沧源县单甲乡,单甲边境派出所开发了“一码通”警民联系卡,通过二维码便能实现警民沟通“面对面、零距离”。
“我现在人在外地要怎么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孩子上户口需要哪些手续和材料?”“警官,我家有件官司想请你帮忙出出主意……”村民们无论是对业务存在疑惑,还是遇到了困难麻烦,只需扫描警民联系卡上的二维码,便可直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群,向民警寻求帮助。
“以前村民办理落户时,常常因为咨询政策、补齐材料等流程要来回跑村委会和警务室两三趟,十分繁琐。”民警郁灿发表示,有了“一码通”警民联系卡后,民警可通过线上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及时为民解难,开辟了一条响应有速度、处置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便民服务新路子。
班洪边境派出所和单甲边境派出所只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一角。近年来,我市依托乡级大党委统筹编排乡村党员骨干、各类网格长(员)、人民调解员、民(辅)警等力量组建网格小分队,全覆盖选派自然村长担任总网格长,全面推动以网格为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同时,全面推广鲍卫忠工作法和听、查、核、劝、访等“六步解纷法”,用群众的语言和群众的办法带动群众自治,积极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调处人人参与、共治共享新格局。
通过一系列机制和措施的实行,“枫桥经验”在临沧生根结果。2024年1至12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万余件,化解2万余件,排查数同比增加31.24%,呈现出一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边境民族地区新“枫”景。
融媒体记者 史敏朱 金维娜
通讯员 刘国霖 李文迪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