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幽幽百草香
——临沧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刊发时间:2025-04-08
A1版
作者:程江 周正华 杨再国
从产业链跃动的科技感,到中医夜市升腾的烟火气,再到中医服务的惠民实事,近年来,临沧以资源为依托,创新发展路径,从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品牌打造、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聚好体系合力,持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生态禀赋筑基 深挖资源优势
临沧坐拥57.83%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宝库,2080万亩林地中蕴含着1620种药用植物的基因密码,独特的光、热、水、土,加上丰富的林地、林荫资源,为林下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全市有中药材种植品类56个,主推滇龙胆、红花、滇黄精、铁皮石斛、滇重楼、三七等品种,“十四五”期间选育认定中药材新品种14个。
截至2024年底,全市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68.25万亩,收获面积31.4万亩,中药材干品产量达3.9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2.27亿元。
通过多年打造,临沧中药材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先后获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航天育种(临沧)试验基地”“云南航天生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云南航天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云南太空生物育种(临沧)试验示范基地”等殊荣。目前,云县、双江等5县(区)被认定为“云药之乡”,双江成为“云茯苓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云县获得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科技赋能提质 锻造产业筋骨
数字时代,中药材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临沧立足实际,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以科技赋能,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
2016年6月,云南善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临翔区,并与临翔区人民政府签订《临翔区林下经济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在五老山国有林场小道河片区开始试验示范性种植雪胆。随后,在临翔区人民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深度开发合作协议。合作期间,由公司提出产品概念和提供原材料,华中科技大学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强力推进差异化产品的研发,推出雪胆手工皂、牙膏、漱口水等产品,丰富临翔区生物产业的产品线,开辟生物产业新的价值空间。公司负责人陈永华认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科技赋能,让产品经受住市场检验并成为畅销的商品。
云南善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临沧发展生物药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沧通过科技赋能、绿色认证、优化结构等举措,推动中医药生产加工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上全面整合,初步形成以滇龙胆、茯苓、滇黄精、滇鸡血藤、白及、伸筋藤等加工为主的中药材初加工、中成药加工、中药饮片加工、提取物加工的中医药生产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全市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3户,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户,完成初加工406.8吨,完成精加工290.94吨,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08亿元。
传承中医文化 普惠百姓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在临沧谈中医药发展,必说佤医药。佤医药的花椒针、佤药浴、药酒涂擦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中国工程院朱兆云院士对临沧民族医药寄予厚望:“以佤医药为代表的临沧民族医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只要紧紧抓住当下的发展机遇,定能在国内乃至国际医药舞台上大放异彩。”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健康服务的需求。
去年以来,临沧各县(区)推出的中医夜市深受群众追捧。今年2月,为期9天展期的临沧“中医夜市”,吸引8.3万余群众参与,送出7600余份养生礼包,3600余人次享受免费诊疗——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医文化浸润民心的生动实践。
在临沧,8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今年2月,临沧市中医医院正式挂牌,为全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当前,随着国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对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临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做到真正便民利民惠民。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