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小铁锤“敲”出亿元产业

    刊发时间:2025-04-09

    A2版

    作者:杨永平 胡世虎 海睿 杨尚清

      凤庆县是中国核桃之乡,核桃产业是全县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凤庆县一方面通过开发建设核桃特色产业园,招引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群众手工破壳取核桃仁的传统手艺,通过小作坊组织留守老人和妇女,用一把简单的“核桃锤”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春节刚过,勐佑镇志美核桃加工点就忙碌起来,工人们人手一把像铲不是铲,像斧不是斧,被当地人称为“核桃锤”的工具在娴熟地破壳取仁。谁能想象,这样一把不起眼的“核桃锤”,每年敲出了数以亿计的核桃产业附加值。

      “敲核桃这活也不算重活,比较轻松,到这务工的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妇女,因为离小学、幼儿园较近,利用接送孩子的间隙赚点零花钱绰绰有余了。”凤庆县志美核桃茶叶收购销售点负责人赵志美告诉笔者,这里每天差不多都有120多个工人,早上家长送孩子进校后到加工点破壳取仁,下午到点又可接孩子,工作生活两不误。

      赵志美介绍,自己的这个加工点每年加工销售核桃仁近800吨,加工期从核桃下树开始一直可持续8个月左右,除了加工凤庆当地干果,每年还要从大理、保山、楚雄等地调运部分原果进行破壳取仁初加工。

      “与机械破壳取仁相比,人工破壳取仁虽然效率低、成本高,但果仁取仁干净度、完整率高,所以我们90%以上的核桃仁加工还是选择人工。”赵志美说。

      现如今在凤庆,像赵志美家一样的加工站点遍布县城和乡镇的大街小巷。

      “人工破壳取仁已经成为凤庆县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宏波介绍,凤庆县每年产核桃干果17.6万吨,外县调入2万吨以上,将近20万吨的核桃干果三分之二以上全部靠人工破壳,全县实现核桃加工产值29.1亿元。每年从事核桃加工的劳动力在2万人以上,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妇女,每年支付的人工劳务费在2亿元以上。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