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声入耳 点亮思维之光
刊发时间:2025-04-22
A2版
作者:程江 王朝宇 杨再国 董俊
科学报告走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科学之声入耳 点亮思维之光
临沧农克硝洞遗址的考古成果、史前人类对植物资源的智慧利用、呼吁建立跨区域生物廊道守护濒危物种……
4月20日,一场聚焦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科学盛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十一届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临沧召开,20名专家学者走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该校300余名师生带来精彩科学报告。
云南在犀牛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国西南常绿阔叶林的演化及其与栽培茶起源的联系、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史前“和平文化”人群的扩散、云南新生代晚期的象化石记录及临沧地区现代亚洲象的保护、临沧耿马佛洞地遗址的人类植物利用与环境研究……一篇篇科学报告,既有根系深扎地底的严谨考据,又有枝头繁花般的生动讲述,在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历史中展示科学探索的新成果。
整场报告会,学生们凝神细听,科学的新知突破认知迷雾,在年轻头脑中折射出璀璨光谱。
“报告中,专家学者的研究运用多种融合分析的方法,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们食品专业的学生在检测食品成分、溯源污染等,也可以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检测。”学生罗文洁说,报告启迪了思想,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发散思维,从多角度“破题”。
学生刘国勇表示,“专家的报告,重构了我对生物演化的认知,原来在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变化和探索。”
“苏涛老师讲授的《我国西南常绿阔叶林的演化及其与栽培茶起源的联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临沧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茶树的生长、驯化、利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学生罗丽琴说。
科学报告进校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播,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绽放更多思想火花。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