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读懂“何以临沧”
刊发时间:2025-04-23
A3版
作者:张红林 查海霞
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组作品,都是来源于临沧大地的书写。
从悠悠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到少数民族的岁时节庆,从安定祥和的边境村到喧嚣热闹的城市街头,从形而上的虚幻世界到现代主义的纪实小说,她们不仅记录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更在现代化浪潮中为我们锚定文化根脉,共同构建起立体的“人文临沧”。当屏幕阅读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这些扎根临沧大地的文字,恰似一剂唤醒文化记忆的良方,真切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脚下土地深情的理解。
临沧,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是神奇与惊艳的存在。让我们循着书页间的茶马古道、民俗密码、民族史诗,完成一次纸上的人文行走,在字里行间读懂“何以临沧”。
《茶宫殿》
作者:雷平阳
内容简介:《茶宫殿——双江普洱茶记》于2023年8月正式出版。《茶宫殿》全书由《大雪山上的茶祖》《在邦丙乡的阳光下》《大文的恩养》《忙糯的香炉》《沙河乡煮茶记》《勐勐:白鹭翅膀上的茶香》《勐库记》7篇散文组成,7篇散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分则单独成篇,合则整体成文。《茶宫殿》描绘了双江的茶山风云和茶民族命运,是一部具有双江茶文化历史的维度、人文的厚度及精神的高度的以人文地理笔记形式所呈现的高水平的长卷文化散文,具有文学的、茶学的、人类文化学的重要价值。同时,《茶宫殿》也是一份充溢着茶香的礼物,是读者感知双江普洱茶文化的一座桥梁,唤醒人们对茶与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文化归属的对话和思考。每一棵茶树、每一个茶人、每一座茶山,都是茶文化的筑造者,他们在“茶宫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居所。《茶宫殿》荣获第十一届剑门关文学奖。
《回首望故乡》
作者:陶玉明
内容简介:《回首望故乡》于2019年12月出版发行,荣列云南省作家协会“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丛书”之中。 文集有“澜沧江畔,我远方的家”“背出来的家园”“时光深处的故乡”“乡村少年成长记”“守望这片乡土”“走进新时代”共六章,章名诗意,每章下辖三到四篇散文,总计二十一篇。文本中,故乡人在里面讲故事,作者也在里面讲故事,讲的都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听起来似是喋喋不休,但因为是不同的人讲不同时代的故事,这就让一群人“回首望故乡”所讲的故事显得波澜起伏。在时间跨度上,这部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末70代初期为起点,梯次向80年代、90年代递进,直至21世纪后的二十年延伸,把故乡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乡风民俗、社会变迁贯穿于描写人物故事的场景中,使整个文本更接近叙述乡村历史的志书。
《边寨》
作者:曾庆芳
内容简介:《边寨》于2024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边寨》撷取有代表性的边境村寨,在丰饶的生活现场生发诗意,用独特的视角,人文的写法,鲜活的语言,真实立体地展现西南临沧边境村的新风貌。《边寨》收录了《河外散记》《那京,那京》《公弄行》《大湾塘记》《月亮古寨》《勐相耿坎》《崖上的卜辞》《土司记》《镇康记》《班洪 班老》《滇西灵境》《一茶一味》《食色生香》《俗世的欢娱》14篇散文,文字里有来源、现场、去向,有声音、色彩、味道、纹理……整部作品密布质感、充满活力,一个个民族风情浓郁的边寨,谱写着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和幸福史。
《虚脱》
作者:何鸟
内容简介:《虚脱》于2015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小说唤醒读者的力量也许是黑暗的,也许是明亮的,但终曲抵达的地方正是人性之搏斗所换来的安宁之乡。《虚脱》是一部非常形而上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读者可以在这部小说中读到深刻而迷茫的人性。看一部小说,看的是故事,实际上是看人物的命运。《虚脱》写的是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小说中屡见不鲜。这就给作者设置了障碍,障碍就是风险,处理好了,就超越了,给读者以新鲜的享受。《虚脱》中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讲述,结尾的意料之外,着实让读者知道了什么是小说之美。中篇小说《虚脱》获得2014年全国梁斌小说奖中篇类一等奖。
《发现云南茶之 冰岛·昔归》
作者:何松
内容简介:《发现云南茶之冰岛·昔归》2023年初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云南人民出版社重点推出“发现云南”系列丛书之一。“发现云南”第一辑共10本,出版方邀请各州(市)有一定影响的作家担纲完成选题的创作,从不同侧面立体呈现云南的山水人文、自然历史、民族风情、风物特产、逸闻趣事等,帮助人们认识云南、了解云南,发现云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发现云南茶之冰岛·昔归》全书以冰岛茶、昔归茶为中心,以人文地理笔记的方式,探秘诞生冰岛茶和昔归茶的自然地理及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读者对冰岛茶和昔归茶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完整认知,为全面了解、认识临沧茶提供了最佳文本。
《远古部落的访问》
作者:袁智中
作品简介:《远古部落的访问》2007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一种更新、更开阔的文化视野,来对佤文化进行重构和解读的一个文本。作者把文学的“根”深扎在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中,追溯佤文化根源,对佤族的传统文化和当下生存状况进行了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以现代的警醒性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探寻着佤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者以自己的眼光、思考、情感来发现和审视本民族既有的文化,因而里面很多佤文化的重要符号,都获得了带有个人特质的解读方式,正因如此,这本书的存在也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散文集《远古部落的访问》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最后的秘境》
作者:伊蒙红木
作品简介:《最后的秘境》于2012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长卷文化散文集《最后的秘境》是作者历时十余年,行程上万里,走遍佤山腹地,以田野调查方式从历史、自然、人文等多角度描写记录了多个佤族山寨的历史传承及当下的生存状况。用心去捡拾那些散落于佤山大地的文明碎片,寻找和发现自己民族的文化基因。因而,这是一本有立场、有真像、有温度的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后的秘境》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意义,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显现出来。《最后的秘境》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空山寂》
作者:张伟锋
作品简介:《空山寂》2023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系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入选图书,收录了126首诗歌。整部诗集分为寂然录、慰藉书、孤影集、空山赋四卷,主要以佤山为宏大背景,关注山川草木、自然万物,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图谱,运用丰富的取材、敏锐的感知、朴实的表达等方法,对人类世界的焦虑与冲突、表象与内在进行整体的观察和广泛的考量。“民族性”和“地方性”书写是作者张伟锋诗歌创作的两个重要特征。著名诗人雷平阳先生为其获奖诗集《空山寂》所作的序中所说:“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佤族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云南文学‘异质之美’的一种体现。”《空山寂》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绿了芭蕉》
作者:李延源
作品简介:《绿了芭蕉》于2023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拉祜人新时代的“回家”史。《绿了芭蕉》书中诸篇似可作为一篇篇散文,从过去写到如今从回忆写到当下;又可认为是小说如《绿了芭蕉》《我大爹的故事》《福往者福来》等。此外像《援滇干部拉祜雅》《善教的人懂爱》《春天里的“卡些妈”》这样的篇目又是纪实的,具有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质。因而会让读者很难定义这是小说化的散文还是散文化的小说,它既有散文化的言语、舒缓的节奏,又包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与叙述内容,使得文本内在有着丰富言说的可能。如若将这些篇目连为一体去看,则是一部拉祜人的“回家”史。拉祜人的幸福家园在哪里?在中国,在云南,在澜沧江畔。
本版文字由张红林、查海霞整理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