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以“文旅+”跨界融合 推动临沧旅游可持续发展

    刊发时间:2025-04-28

    A3版

    作者:钟汝菊

      “文旅+”是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代表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近几年,临沧市各县(区)推动了“茶文化+康养”主题游、民俗文化游、红色文化游等几类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但总体上对“文旅+”的研究和探索还不够深入全面,文旅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存在问题

      (一)对“文旅+”跨界融合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指导不够到位。在全市旅游整体规划上,对科技赋能、研学游线路规划、历史文化因素植入旅游总体规划方面不够科学全面,对如何整合旅游资源、促进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指导不够,还没有形成“大旅游”的良好格局。

      (二)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各景区景点对满足游客“购”“娱”需求服务不到位,行程线路中没有专业的农特产品销售店,没有配置物流快递等服务。

      (三)运作模式不够科学规范。市场化运作模式档次低,在跨界融合、提升总体服务意识和质量上没有形成共识。比如行程不合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

      二、对策和建议

      实现临沧市“文旅+”跨界融合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拓展:

      (一)科技赋能:在“文旅+”的背景下,科技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元宇宙、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文旅产品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或自然景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规划行程。

      (二)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是“文旅+”的又一重要特征。通过高度复刻还原或创新设计的场景,让游客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例如,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热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文旅+”的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占据了重要地位。将非遗村落、非遗工艺、非遗美食等融入文旅项目,不仅可以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达到以“传承”促进“传播”,进一步提高临沧市的知名度。

      (四)城市与乡村IP的打造:深挖城市或乡村的文化特征,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富有创意的城市或乡村IP,是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各地打造的特色街区、文化地标、乡村旅游度假区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五)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将旅行的记忆带回家,成为游客的旅行“标配”。

      (六)研学旅行的开发与实施: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旅游方式,逐渐兴起。通过结合教育目的和旅游体验,设计寓教于乐的研学课程和活动,让游客在旅行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七)运动与旅游的结合:将运动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可以提升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举办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等结合当地自然风光的运动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欢迎。

      (八)演出与旅游的融合:通过大型演出、特色节庆活动等吸引游客聚集,形成独特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文化氛围。例如,茶叶节、“摸你黑”狂欢节、泼水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等各类节庆活动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演出活动,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

      总的来说,“文旅+”通过科技、沉浸式体验、非遗、城市与乡村IP、文化创意、研学、运动以及演出等多个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将为临沧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临沧市“文旅+”将会呈现更加丰富的新业态。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