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乡人民共同书写临沧新故事”
刊发时间:2025-05-05
A1版
作者:程江 金维娜 张正霖 沈金雷 王朝宇 李艳美
时隔30年,年逾七旬的侨胞宋南屏与弟弟宋南华重返故土临沧。漫步玉龙湖畔,眺望文笔塔影,品尝稀豆粉,兄弟俩的乡音未改、味蕾未变,但家乡的巨变让他们可见可感可及。
“天翻地覆!”这是他们反复提及的词。
“若没有导游,我们可能要迷路了!”宋南屏说,从泥泞街巷到高楼林立,临沧的蜕变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焕新,更是一代代临沧人接续奋斗的缩影。
如今的临沧,依托“恒春之都”的天然优势,打造宜居环境。在临翔区玉龙湖,兄弟俩不禁发出感慨——儿时的荒地被改造成依山傍水的生态景观,湖水清澈,绿道蜿蜒,成为市民休闲的“城市客厅”。
他们记忆中的临沧曾是边陲小城,如今却因“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百侨会”等国际品牌声名大噪。宋南屏说,第三届“百侨会”吸引了110多个国家侨领,临沧的故事正通过华侨华人传向世界。
更令他们感慨的是家乡人的精神面貌,街头乡亲们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自信、幸福的笑容,可以看出来是临沧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乡音未改,乡味更难忘!
兄弟俩的归乡日程里,少不了“寻味”的约定。他们踏访旗山、文笔塔,更一头扎进街巷,寻找记忆中的味道。“稀豆粉连吃三天都不腻,还有手撕乌骨鸡、凤庆粑粑卷……”宋南华说着,忍不住感叹:好吃到不有得(方言:好吃得不得了)!
家乡的食物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味觉的慰藉,更是情感的纽带。“一杯酒、一朵云、一碗水,都是一生的情。”
宋南屏抚今追昔地说道,40岁离家,70岁归来,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
谈及临沧的产业,宋南屏说,临沧的茶叶、咖啡、坚果、旅居、康养资源条件优渥,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第三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三大经济”项目合作对接活动上,将向大家推介临沧的茶和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文化为纽带连接世界。
“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临沧积极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宋南屏说,临沧区位条件优越,以孟定清水河口岸、镇康南伞口岸等为依托的口岸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百侨会”以侨为“桥”,向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展示了临沧的发展优势,向世界各地讲述了“临沧故事”,搭建起临沧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
宋南屏是巴西中西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还在南美侨报、南美头条等主流媒体担任特约记者;而弟弟宋南华则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优良的医德,多次受到中国和巴西的嘉奖。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沧人,宋南屏表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积极做临沧的宣传使者,讲好“临沧故事”,把临沧的优势、临沧的产业推向世界。
从青丝到白发,他们见证了临沧从边陲小城到开放前沿的跨越,也以侨胞之身践行着“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承诺。正如宋南屏所言:“临沧的发展成就让我们骄傲,而临沧发展的新故事,需要我们与家乡人民共同书写。”
融媒体记者 程江 金维娜 张正霖 沈金雷 王朝宇 李艳美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