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守土写忠诚
——记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杨翔
刊发时间:2025-05-05
A1版
作者:魏江跃 李宗昱
在西南边境的崇山峻岭间,一道道无形的毒网暗流涌动,而杨翔如同一柄利刃,以热血与忠诚划破黑暗,守护着西南地区的安宁。从边防武警到移民管理警察,他将青春奉献于缉毒事业,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戍守边疆17年,杨翔累计参与侦破毒品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缴获毒品近1.5吨,指挥侦破偷渡、走私等跨境违法犯罪案件6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300余个,抓获涉案人员1900余名。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近日,杨翔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然而,无数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2021年一场缉毒行动中,杨翔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膝盖整块磨破,当回忆起他扑倒毒贩的瞬间,他只是轻描淡写:“当时只想着不能让他逃出包围圈。”这种近乎本能的抉择背后,是千百次实战淬炼出的过硬作风。这份举重若轻的从容,源自对使命的敬畏与对战友安危的牵挂。关于执行任务时的安危,杨翔想的是所有参战的民警辅警不要受伤,大家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务。
在缉毒一线,杨翔是云南边境有名的“猎毒人”。2019年云南省公开查缉大比武中,他在暴雨夜发现两名可疑男子钻进玉米地后消失。杨翔凭借经验判断对方可能丢弃了毒品,于是即刻带人冒雨搜索三小时,果然在湿透的背包里查获42.27公斤冰毒。这之后,他将那晚雨夜的查缉经验写入了《车辆藏毒查缉指南》中,而他总结出检查包裹的六个步骤、货车检查的八个要点等实用查毒方法,不仅为惩治毒品犯罪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还成为一线干警的行动指南。
杨翔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出的成果,还有他办公室里那幅密密麻麻的手绘地图,是他用10余年走遍边境线画出来的“活地图”。红色标记出偷渡人员常走的山路路线,蓝色画着走私犯藏身的山洞,绿色则是圈着容易藏毒的树丛。2022年破获一起涉及五个省市的大规模偷渡案时,这幅地图立了大功。犯罪团伙利用临沧复杂的地形进行偷渡,杨翔带着队员追踪了足足8个月,进行了41次突击行动,最终端掉26个偷渡团伙,抓获186名嫌疑人。参与办案的民警说:“杨队长带我们走的夜路,连当地老乡都不敢晚上走。”
每次行动前,杨翔总会反复强调“安全绳理论”:抓坏人重要,但兄弟们的命更重要!2024年初,徒弟李康荣立一等功的消息传来,杨翔正带人在外地办案,凝视着屏幕中佩戴勋章的战友身影,他再次忆起自己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这份荣耀应当属于所有在边境线上默默坚守的战友,更要献给那190位被云南边检总站英烈谱上的英雄。”杨翔教徒弟的方法很实在:破案时要把每个细节记在本子上。李康的旧笔记本里,还留着师父用红笔圈出的关键线索,也正是这一线索,让他们找到了走私团伙的老窝。现在李康也当了师父,教给新人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安全绳不能松”。这些年,杨翔带出30多个徒弟,10人荣立二等功以上表彰,5人获得提拔任用,团队他下“零伤亡”纪录。杨翔的笔记本上,签满了徒弟们的名字,这是他“最珍贵的纪念品”。
杨翔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警察的缩影。他在边境线上踏出的每一步脚印,都镌刻着对信仰的坚守;他浸染荣光的作战服上,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而他培养的新生力量,正让缉毒事业的火炬越烧越旺。
夜幕降临,临沧边境警灯依旧闪烁,杨翔带着民警们再次潜入密林,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如同利剑划开毒雾,照亮祖国西南大门这一道永不褪色的青春防线。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