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自然灾害介绍与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灾害
刊发时间:2025-05-08
A3版
作者:
基本知道
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地下岩石层产生变形并逐渐积累起很大的能量,当这种变形超过了其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同时激发出携带有能量的弹性波向四周传播。当这些波传到地表时,地面产生振动,人们就感觉到了地震。如果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很强烈,便会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危害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影响面广、连锁 性强、造成伤亡大的特点。地震在瞬间发生,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大量建筑物的倒塌,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此外,地震还会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火灾、水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疫病等一系列次生灾害,总之,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地震避险知识
若发生地震,尽量保持镇静,减少因惊慌和不当逃生方法导致的事故,逃生时不 可跳楼,切勿乘坐电梯。
在城区,应避开高大建筑物,如高楼、天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避开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避开危险场所,如隧道、狭窄街道、危旧房屋、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在室内,应尽快躲于桌底、床底,或靠近墙边,远离有玻璃的物件,关掉煤气,就近切断电源;在学校,应在课桌下或课桌旁躲避,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至开阔地带避险;在商场、饭店等公共场合,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在野外,迅速向空旷地带转移, 避开陡峭山体,防止遭受滑坡、落石的伤害,直到地震完全停止。
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检查是否有伤亡,然后再检查煤气、电力、水管等设施有无损坏,如有异样,应找有关部门来修理。此外,应通过电视、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介密 切关注震情,了解最新情况。
正确避震姿势: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 降低,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颈、眼睛、口鼻)。
(未完待续)
据云南省应急管理厅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