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管用”助推党员队伍“满盘活”
刊发时间:2025-05-12
A3版
作者:周露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手段。各级党组织应深刻认识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全链条管理机制,通过严把标准“选”、精准滴灌“育”、综合施策“管”、实践砺炼“用”四维协同,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锻造“硬核”党员队伍。
严把标准“选”,夯实党员队伍政治性。让党的“肌体细胞”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牢牢把准党员队伍“入口关”。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分类细化入党介绍人、党支部、基层党委等发展党员责任清单。从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环节,规范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其入党动机,坚决把政治不过硬、不符合入党条件者“拒之门外”。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政治联审和党员档案提级审查制度,由组织部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拟发展对象开展“拉网式”筛查,全面审查其政治背景、社会关系等情况。组织部门对所有新发展党员的档案逐一进行细致审查,从入党材料的完整性到程序的规范性进行严格核验,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入党程序合规、整体质量过硬。
精准滴管“育”,提升党员队伍先进性。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内集中教育和党员日常教育结合起来,建立组织部门统筹、党校主抓、支部跟进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开发“必修课程+定向模块+特色专题”课程菜单,运用“云课堂+实境教学+岗位练兵”组合教学法,分级分类对党员开展专题培训,确保全体党员应训尽训。提高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学时占比率,开设涵盖机关、教育、卫生、国企、村(社区)等领域的集中式、送教式教学模式,开发小班化课堂、云课堂等多种常态培训课程。探索建立党员“学时银行”制度,实施“基础学分+奖励学分+实践学分”的综合考评机制,保障每位党员年均参与集中培训学时,通过构建“党性淬炼+教育培训+榜样选树”的素质能力提升体系,促进各领域党员轮训工作提质增效。
综合施策“管”,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性。压紧压实党委(党组)组织领导责任、基层党委直接领导责任和党支部主体责任,既要管行为、又要管思想。在延伸监督触角上发力,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内”的管理和“八小时外”管理贯通起来,推动党员日常监督管理常态化。在思想引导上发力,把学习纪律处分条例与学习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相结合,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重点班次中安排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拧紧思想发条。在预警防控上发力,探索建立预警式党员管理机制,收集记录信访举报、违规违纪、受处理处分等干部“负面信息”,加强分析研判,通过“政治体检+党性分析+结对帮扶”手段实施精准干预,对存在不合格情形的党员,区分情形采取谈心谈话、教育培训、结对帮教等措施分类管理,做到转化提高。
实践淬炼“用”,增强党员队伍战斗性。实践成效是检验党员作用发挥的“试金石”。要强化“党组织统一指挥、党员迅速响应、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持续深化“网格+党员责任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戴党员徽章、亮党员身份、做服务标兵”和争当高质量发展标兵、争创服务群众标兵“双争”活动,形成覆盖城乡的红色服务矩阵,增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和监督保障作用,创新建立党员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构建发展党员质量评估、日常表现积分管理、工作成效星级评定等闭环管理模式,将参与组织生活、联系服务群众等细化量化,扛实党员在基层一线工作中敢亮身份、敢打头阵、敢当先锋、敢做表率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