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强边固防筑堡垒 守土安民护家园

    刊发时间:2025-05-14

    A3版

    作者:陈会平 陈启程

    耿马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强边固防筑堡垒   守土安民护家园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通过强组织、兴产业、聚人心、固边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推动发展的坚固基石、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走进孟定镇大水井村,道路宽阔整洁,3D立体墙画引人注目,房前屋后各色鲜花竞相绽放……

      “每家让一米,党员率先示范”。在绿美乡村建设之初,党员带头拆墙透绿,路拓宽了,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建起了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开门见花、弯腰摘菜、伸手摘果”的诗意生活成为现实。

      2022年,在一名县级领导联村、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一名第一驻村书记驻村、一个机关单位结村的“四个一”措施帮扶带动下,大水井村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样板。

      “如今,党员群众遵纪守法,党群、干群一心谋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水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任瑞笑容满面。

      大水井村的蝶变,生动诠释了美边、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秘密”。目前,耿马县推动7个抵边村(社区)党的组织全面覆盖。

      经过几年的发展,耿马县各乡村党组织牵头建设了313个乡村振兴项目和227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成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7个、干净整洁型村庄2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美丽村庄14个、省市绿美村庄145个,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贺派乡泽安新村是耿马县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城镇化集中安置点,村内傣、佤、彝等8个民族和谐共处。

      “从交通不便的冷凉山区搬到坝子,挣钱的路子更多,腰包越来越鼓。”泽安新村党支部书记吴玉兰介绍,泽安新村紧邻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斛产业基地,群众除到基地务工外,还可在家加工石斛枫斗,实现居家就业,年人均增收3.5万元。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

      “泼水节、青苗节、火把节……不管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我们都一起欢度,亲如一家。”吴玉兰说。

      泽安新村是耿马县唱响民族团结“幸福歌”的缩影。

      多年来,耿马县充分发挥自身民族文化深厚、旅游资源多样的优势,构建“一核两翼”旅居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发展节庆经济和旅居产业,南汀画院、芒见、芒团等旅居产业示范点火爆出圈。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34.41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3.7亿元。

      “耿马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边疆各族群众更加幸福安康。”耿马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225元,全县9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587.99万元。

      稳定是发展之基。耿马县边境长47.35公里,为守护边境线的安全稳定,24名界务员用双脚每天丈量这片神圣国土,27个抵边联防所200名战士用坚守践行着初心使命,4330户21265名边民汇聚成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坚实力量。

      “守好祖国的边境,就是守好我们自己的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耿马县人民法院一级警长、尖坪村125小雀梨子树二级边境联防所所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国荣守边已经4年多。

      耿马县按照“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在27个抵边联防所全覆盖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组织+联防所长+网格长+段长”模式为引领,27名党员干部“一肩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联防所长,不断落实“市、县、乡、村、组”五级段长挂段包片工作机制,筑牢强边固防“钢铁长城”。

      67岁的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界务员罗光柱与家人世代生活在山头寨村,40年间,他与同村的其他界务员一起守护141号-145号的10个界碑。

      “什么是祖国,什么是界碑,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界碑?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和我说。”罗光柱27岁就跟随家乡老一辈界务员开始爬坡过坎、进原始森林巡护国界,如今他还在这条路上,并向孩子们讲述老一辈守护界碑的故事。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