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傣家姐妹一针一线绣出民饰文化新符号

    刊发时间:2025-05-14

    A2版

    作者:董文静 杜鹃 蒋世玲

      在镇康县南伞镇一条深巷里,“90后”傣族姐妹刀晶晶、刀冉冉的“傣·婉哩”服装工作室凭借短视频“破圈”,让传统傣装变身日常穿搭新宠,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这两个年轻的小姑娘,喜欢创新,她们的布料好、设计新颖 ,我是她们的忠实粉丝。”刚把新衣穿上身的唐国梅对姐妹俩赞不绝口。

      “酒香不怕巷子深”。刀晶晶告诉笔者,她们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展示工艺制作过程。今年以来,她的抖音新增粉丝1000多人,作品最高播放量达25.5万次,询单、接单量与日俱增,但由于她家衣服都是纯手工缝制,工序操作复杂,两姐妹每天只能做三到四套衣服。目前,属于订单爆满状态。

      “每年泼水节前后是行业旺季,3月份我们缝了五六十套,订单已经排到五月份。如果后期订单再增多,会再招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姐妹来一起做。”

      刀晶晶说,大学毕业后,她虽然在外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却时时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随着镇康县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保护力度,城市发展的多民族共融元素不断呈现多元化的新特点,让这位恋家的傣家姑娘,在2023年果断辞职返乡,带上同时辞职回家的妹妹开启她们的创业路。

      “如果我想做一件事情,就不会光靠想, 因为我觉得只要敢尝试,就是胜利。”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刀晶晶神情笃定。

      为精进技艺,姐妹俩还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学习当地傣族服饰制作技艺,并将其融入新中式剪裁和日常化设计,让“穿得出去的傣装”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

      “我们做这一行的初衷就是,传承自己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候再做一点融合创新,加入汉族元素进行改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傣族服饰。今年有好多省外的顾客,刷到我们家的视频觉得款式好看就来私信下单。”笑容甜美的刀晶晶说:“大多数人都会问你们这些货是从哪里发的,我都会和他们讲我是临沧南伞的,好多人第一次听见南伞这个地方,这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做的事情也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目前,姐妹俩正计划组建自己的民族服饰加工小团队,希望通过带徒授艺缝制傣族服饰。接下来姐妹俩还会筹建民族服饰体验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傣族文化魅力。

      在镇康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春风中,像刀氏姐妹这样的返乡青年群体,正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以青春视角重构传统,用商业思维激活文化,在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民族文化,搭建起民族文化通向现代生活的桥梁。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