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火塘茶叙:岁月深处的温暖记忆

    刊发时间:2025-05-19

    A3版

    作者:张成志

     01.jpg

          我的老家平河村位于澜沧江西岸,种茶历史源远流长,田埂地角的一棵老茶树,都可以将它的生辰可追溯到遥远的明清时期。在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里,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不少于1万株。矗立在平河村山头小组的“茶后”,不论树幅与树主干直径,与位于锦绣村的3200年茶王相差不大,是现存野生过渡型茶树中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树,它身姿挺拔,枝干粗壮,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们村共有茶园18000亩,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园就有2500亩,茶叶种植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融入村民们的生活。

      然而,在一片茶叶背后,又是一个又一个充满力量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在火塘边一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

      火塘,起源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起初,火塘建得简单粗糙,不过是用泥土、天然石块或人工石砖修建成一定形制的火坑。

      茶与火塘相互交织,构成了生活中最质朴、最美好的火塘茶叙文化。火塘茶叙,是情感的寄托,是文化的传承,更是陪伴家人、增加交流、分享快乐的美好契机,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亲情的温暖,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刻时光。

      而家中的火塘,宛如一个温暖的港湾,静静安置在屋子的一角,承载着家的温度与岁月的记忆。茶与火塘,就像两位忠实的伙伴,一同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传承着家庭的温暖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心中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

      我十岁时候,地处偏远的老家尚未通电。夜幕降临,整个村子便陷入一片黑暗,照明主要依靠煤油灯、气灯,或是油脂含量高的松树柴禾。

      在半暗半明的火塘边,几个哥哥和我紧紧依偎在爷爷、奶奶或是父母身边,听他们讲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

      在火塘茶叙的时光里,我最钟情除夕夜。这个夜晚,不仅故事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猜对谜语还有糖果奖励。

      那时,家里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年夜饭后,爷爷、奶奶负责讲故事,父亲则承担着烧水和烤茶事宜。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火塘边可供烤制的食物,不过是几个芋头、土豆和红薯。

      然而,每当喝上父亲烤制的香气四溢的“百抖茶”,每个人心中都满溢着幸福的滋味,仿佛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劳作了一天,父亲很累了,但他一会儿去柴房抱柴,一会儿清洗茶具,一会儿又到缸里打水。不多时,客房火塘里的火便燃烧起来,跳跃的火苗如同一个个欢快的精灵,闪烁着明亮的光,驱散了屋内的黑暗,投射在每个人的脸上。

      不论是过节还是平时,老家的火塘就没停止过燃烧,当然也就没有间断过故事。故事的源头是从前,从前是什么时候不得而知,反正离我很遥远。而每一个故事,却又很亲近,这是做人的道理,这是处世的准则,这是待人的礼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勤劳的人民通过不懈努力,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曾经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现代化的电器设备走进千家万户,有的家庭火塘变成电火炉,虽然火塘的形式变了,但火塘暖身,茶暖心田的美好从未改变。

      火塘茶叙,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崇善的理念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传递,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培育良好品德的摇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家庭中深深扎根,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火塘茶叙,年轻人可以从长辈那里学到传统文化、习俗和生活经验,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同时,火塘也是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增进感情、加强联系的重要场合,促进了邻里间的和谐与团结。

      在火塘的温暖中,在茶香的萦绕下,属于我们的美好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