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彬:趁年轻,干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刊发时间:2025-05-20
A1版
作者:程江 双春天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会和我探讨问题,下课后围着我背书、提问,校园遇见还会分享近况,我觉得无比幸福。”邢彬说,看着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心态越来越好,还和自己成了朋友,让她感受到了支教的真正意义。
邢彬是辽宁大连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日语语言专业研究生,2024年8月起担任云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鲁史分队队长,服务于凤庆县鲁史完全中学,先后担任高一97班、高三91班语文老师。
作为一名海边长大的姑娘,为什么会选择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支教团一员呢?邢彬说:“趁年轻,干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不让青春留有遗憾。”
于是,时隔四年,再次走进高中课堂,邢彬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从台下走到了台上。当时的她,既心怀憧憬又满是紧张,看着只比自己小三四岁的学生,她想,就当自己在教弟弟妹妹,应该不难。
但事情并非她想象的那么简单。接手高三91班时,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腼腆、敏感、缺乏自信等问题突出,怎样建立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成了一大难题。
思来想去,邢彬决定采用最原始的办法,逐份分析学生试卷、对比之前成绩、观察学习状态、鼓励大家勇于表达观点、“量体裁衣”制定授课方法,课上观察、课下谈话,探索出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抽签系统、翻转课堂、生讲师评、排演话剧《茶馆》、即兴辩论等方式,尽力让每一节语文课充满新意。通过师生对话和“一对一、一对多”答疑,有效落实日常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备考生活减轻心理负担。
“老师,我喜欢你的语文课。”在邢彬支教两个月后的一堂课上,收到来自学生的正向反馈。回忆当时情景,她感慨:“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永远会记得那一堂课,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从刚接手平均分65.4分到现在的84.4分,高三91班的成绩提高了不少。在办公室里,老师们经常夸赞邢彬:你们班学生答题思路进步很大,成绩也上升得很明显。
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邢彬还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学生习惯用方言回答问题、表达观点,她就和老师们合作举办推普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汉字听写比赛、经典故事朗诵等;学生课外活动较少,在运动会上,她就积极鼓励大家报名参赛,在操场上肆意地挥洒汗水……
支教的一年,也是高三学生紧张冲刺的一年,邢彬庆幸和学生的相遇,她说:“每当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幸福的微笑、求知的眼神,就会感觉很幸福。”
授课之余,邢彬还和支教团的老师们面向鲁史完全中学初一年级五个班的学生举办了“以我之手 圆彼之梦”素质拓展课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访谈,关心关爱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参加鲁史镇2024年“一老一小 情系重阳”关心关爱活动……
从中秋的核桃丰收到端午的糯粽飘香,邢彬领略了鲁史镇的四季,感受了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和学生相处的时间里,她发自内心地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温度的事业,教学是互相温暖、互相成就的旅程。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才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模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志愿服务事业添砖加瓦,为边疆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邢彬的话语坚定有力。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