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助新生 人道关怀写大爱
刊发时间:2025-05-22
A3版
作者:吴成光
我市构建形成人体器官捐献全流程规范化协同化人性化工作格局——
生命接力助新生 人道关怀写大爱
近年来,临沧市红十字会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聚焦“生命接力”与“人道关怀”主题,通过构建“部门联动、政策保障、宣传动员、人道关怀”工作机制,探索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志愿登记人数达6153人,实现器官捐献68例、遗体捐献3例,捐献大器官230个、眼角膜115枚,受益333人。
构建协同网络,畅通生命接力通道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打造跨领域、全流程协同机制。
建立卫健部门、医疗机构、OPO工作人员组成的“生命接力专班”,通过联合会商优化器官获取、运输、移植流程。建立器官捐献“绿色通道”,公安部门简化器官转运手续,卫健部门开通医疗救治“优先通道”,实现“发现-评估-捐献”工作的无缝衔接。加强和规范人体器官捐献人道关怀工作,设立市级人体器官捐献专项基金,用于困难捐献者家庭救助。建立“捐献者家庭关爱档案”,实施“1+N”帮扶机制,落实教育、医疗费用减免政策。2024年,慰问60户捐献者家庭,发放救助款物4.24万元。组建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2025年,“博爱送万家”期间走访69户家庭,发放5.43万元救助款物,建立心理疏导、节日慰问等长效关怀机制。
健全制度体系,打造规范管理样板
以法治思维破解器官捐献管理难题,构建“法规+制度+标准”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严格执行《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建立协调员持证上岗、分级培训机制。2024年,组织协调员参加国家级业务培训2期,专业能力考核合格率达100%。创新“三查三确认”工作法(查意愿、查病历、查法律文书;确认捐献自愿性、确认亲属签字真实性、确认医疗程序合规性),实现捐献全流程可追溯。依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建立临沧市捐献者家庭电子档案库,记录捐献者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及后续关怀需求。
创新宣传模式,厚植社会参与土壤
构建多维立体宣传矩阵,推动捐献理念深入人心。
创作微电影《爱的暖阳》,以真实案例展现捐献者家庭的大爱抉择,摄制《生命礼赞》等专题片,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全市9家医院设立“生命教育宣传角”,配备智能交互设备,滚动播放捐献数据、捐献者事迹及在线登记通道,讲好生命接力故事。在“3·5学雷锋日”“5·8红十字博爱周”“世界急救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市、区主 流媒体平台推出缅怀纪念活动及捐献者家属感言。
深化人文关怀,弘扬生命至善理念
坚持“尊重意愿、专业服务、延续大爱”理念,构建全周期关怀体系。
建立捐献者亲属基本情况数据库,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方式,随时了解掌握捐献者亲属家庭、生活、身体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物质+精神”双重救助机制,对困难捐献家庭实施救助,为捐献者配偶和子女提供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建成临沧市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镌刻71名捐献者姓名,每年清明节举办“生命之约·大爱延续”公祭活动,邀请捐献者家属、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共同追思,传递“生命接力”的双向温暖。
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我市已形成器官捐献全流程规范化、协同化、人性化的工作格局,让生命接力的文明之花在西南边陲绚丽绽放。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