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守护丰富多彩的生命

    ——临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综述

    刊发时间:2025-05-22

    A1版

    作者:李沁园

      发现八蕊单室茱萸、黑桫椤、铜翅水雉、棕腹隼雕等20多种动植物物种的新分布;

      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悠然觅食、印支灰叶猴结群戏水的生动画面;

      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茶果樟,填补了临沧极小种群保护名录的空白;

      首次发现细嘴钩嘴鹛新亚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

      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生态画卷愈发绚丽多彩,“十四五”以来,临沧这片北回归线上的生态秘境生机勃勃、生意盎然。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安全,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临沧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多措并举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临沧市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全面摸清全市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针对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等旗舰物种,深入实施种群恢复和栖息地保护行动,构建起“监测预警-栖息地修复-种群恢复”的全链条保护模式。

      “临沧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远古时代开始,有众多的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临沧仍然是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热点地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演化与环境专委会主任邓涛表示,中国现有的脊椎动物群种有7300多种,在临沧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现的脊椎动物有869种,而临沧国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0.25%。这0.25%的面积,在生物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上的占比就超过了全国的十分之一,非常了不起。

      临沧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两大水系交汇处,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沿地带,从海拔450米的河谷到3429米的高山,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临沧无可比拟的光热条件,滋养着万物生灵。目前,临沧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保存着大量孑遗物种和特有生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此前,临沧市文物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沧源佤族自治县天坑底部发现猕猴骨等。“这次发现的天坑生物,从目前见到的化石可以看出,临沧从古到今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研究员吉学平认为,“在不同的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多种珍贵古动物化石,证明临沧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

      通过专家论证,临沧有适宜亚洲象生存的生态环境,有中国境内唯一β种群分布的亚洲象。作为亚洲象重要栖息地之一,临沧一直在探索如何科学地保护这群濒危物种。

      “十四五”以来,临沧种植阿希蕉、甜龙竹等亚洲象喜食植物30310株;安装警示宣传牌85块、建设避象亭1个。南滚河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守护人象安全的“智慧卫士”……通过一系列保护举措,在2018年至2025年间,共监测到5头亚洲象幼象出生,在临沧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亚洲象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在保护亚洲象栖息地的同时,临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上从未停歇,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驰而不息守护万物和谐共生绿色家园。

      ——走进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西黑冠长臂猿的啼鸣声愈加清亮。2021年以来,这一濒危物种连续迎来3只新生幼猿,现存种群数量增至3群近20只,成为全球濒危灵长类保护的成功范例。

      ——云南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实施绿孔雀栖息地修复工程,修复绿孔雀廊道20公里,打造包含13个饮水点、14个补食台的动物“食堂”,并设立15个固定监测点。目前已监测到7至12群,种群数量21至50只。

      ……

      从澜沧江畔到雪山之巅,从雨林秘境到河谷田园,如今,临沧正以坚定的生态实践,让生物多样性“宝藏”不断涌现,一次次印证着临沧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为临沧何以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提供答案。

      未来,临沧市将扛牢压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继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生物多样性之美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


    以共生之道筑临沧永续之美

    熊姗姗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临沧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从古老的桫椤到灵动的滇金丝猴,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

      近年来,临沧积极构建起全方位的保护体系——划定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撑起安全保护伞;加强生态修复工程,让受损的生态系统重焕生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升人民的保护意识,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在临沧,万物共生的和谐画面随处可见——茶农在古茶树间穿梭,精心呵护这一古老物种,茶叶飘香间,人与自然相互成就;森林中,护林员用心守护着野生动物,共同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这种共生关系,不仅维系着生态平衡,更为临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支持科研监测、生态修复等工作。广大群众也要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倡导绿色生活,拒绝食用珍稀野生动物制品,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等环保活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临沧的生态名片。我们要继续秉承“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理念,持之以恒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多样性,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态新画卷,让临沧的山水间始终洋溢着生命的蓬勃活力,向着和美永续的明天稳步迈进。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