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古茶兴乡富民
刊发时间:2025-05-22
A1版
作者:隋鑫 李春林 杨代富
以茶为媒推动乡村振兴——
永德古茶兴乡富民
茶叶飘香,峰峦叠翠。永德县的深山云雾间,万亩古茶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近年来,永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以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三产融合为路径,走出了一条茶业强、茶农富、茶乡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永德县茶产业的独特魅力,源于千年古茶树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亚练乡,5000余亩古茶园与彝族支系俐侎人的黑衣文化交相辉映。藤子茶是当地茶中珍品,茶汤清甜醇和,花香、果香与野蜜香交织,经传统工艺制成的晒青毛茶可陈化50年以上。近年来,当地以“一棵傈僳古茶树”和“一个俐侎古茶园”为品牌定位,通过“直播带货+文化手册”的创新模式,将茶品与民族文化融合呈现。“藤子茶虽是小众茶品,但在高端市场独具优势。”茗仁韵合作社负责人禹斌介绍,合作社创新推出定制礼盒,将古树藤茶与俐侎人文化相融合,每盒都附赠精美的文化手册,让品茶成为一场文化之旅。
茗仁韵合作社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邀请专业团队直播制茶工艺,通过镜头展现藤子茶的金黄汤色与悠长韵味,配合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俐侎族文化故事,打造沉浸式的“云品茶”体验。这种创新营销模式成效显著,产品已远销上海、广东等地。2024年,亚练乡古树茶年产鲜叶460吨、藤子茶90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茶农户均增收1.2万元。
在勐板乡忙肺村,“80后”茶农李建兰刚在古茶树前架起手机支架,直播间瞬间涌入数百名茶友。4年前还是传统茶商的她,如今抖音账号已积累3.5万粉丝,2024年带货额超过90万元。
除了搭上电商快车,永德县还持续探索科技赋能。
永德县建立茶产业科技服务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茶树身份认证体系,为4.5万亩古茶园挂牌鉴定。仙人觅茶厂等龙头企业通过QS认证,推动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年产精制茶50至100吨,带动合作茶农户均年收入超万元。
2024年,“永德忙肺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忙肺村产毛茶750吨,年产值9000多万元;户均收入超过9.54万元,创历史新高。
在小勐统镇梅子箐村,古茶园与乡村振兴的“化学反应”尤为显著。作为省级创业村落,梅子箐村通过“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茶旅融合”全链升级,让古茶树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村里的合作社联合企业签订鲜叶收购协议,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24年全村茶叶产值超过150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3.5万元。
“以前守着宝山过穷日子,现在梅子箐名气越来越大,路也修好了,来游玩的人自然多了。”村民赵贵勇说,看着来游玩的旅客越来越多,他也将自家庭院改造成茶室迎客。2022年以来,梅子箐村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文旅综合收入30万元,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格局初现。
从亚练乡的“一茶一文化”,到勐板乡的“一村一品牌”,再到梅子箐村的“一业三融合”,永德县以茶为媒,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茶山深处,袅袅茶香不仅承载着千年茶韵,更飘荡着共同富裕的希冀。
云南日报记者 隋鑫 李春林
通讯员 杨代富
原载《云南日报》2025年5月21日5版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