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从“异乡客”到“家里人”

    ——“自然村长”毛明扎根边陲绽芳华

    刊发时间:2025-05-23

    A3版

    作者: 姚尚龙 查忠明

      在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位操着北京口音、皮肤黝黑的“新农人”,他是中国农业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毛明,同时兼任帮东村帮东片区“自然村长”。

      “我认为把村庄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在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后人再去看也是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在帮东村新落成的村史村情碑前,毛明正热情地向村民讲述编修村史碑的初心。

      为完成这份珍贵的村史,毛明走访了30多位老人,精心整理出6000余字的内容。村史详细记载了帮东村的基本概况、名称起源、历史发展沿革、生产生活变迁、民风民俗特点以及新时代以来的建设成果和重大荣誉等,成为帮东村第一份系统、准确记录村庄历史与现状的重要资料。

      “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帮助我们出谋划策。全心全意帮助我们发展。”在帮东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刀建海的眼里,毛明如同一股新鲜血液,在帮东村流淌开来。

      作为高校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毛明高度重视帮东村教育发展。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在帮东村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指导工作的契机,协助引进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为帮东幼儿园新园区建设捐赠13.4万余元;与同事马少春教授对接联想集团公益项目,在帮东完小设立总价值超10万元的“联想智慧未来计算机教室”,帮助山区孩子提升计算机数字素养和操作技能;争取北京盛世厚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捐助3万元教育发展金,并筹资1.35万元对帮东村26名在读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进行奖励。

      帮东村的甘蔗产业曾面临“人工收割成本高、机械适配难”的瓶颈。毛明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引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资源,推动“智能甘蔗机收装备”研发,成立科技小院助力产业增效。如今,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新型机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25年榨季投用后,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300元。

      作为帮东片区“自然村长”,毛明着力优化“总网格长 + 网格员”四级治理体系,创新建立“警地联建”平安乡村模式。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与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网深度融合,将“党组织体系网、数字乡村网、制度、平台、权责”五个关键要素有机整合,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筑牢帮东村民族事务治理的坚实堡垒。“支部共建、发展共商、联动共治、边境共守”的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团结兴边、强边、固边的和谐乐章持续奏响,帮东村也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从北京到云南,从首都高校教师到边疆“自然村长”,毛明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让青春在边疆的热土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