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那一抹耀眼的红
刊发时间:2025-07-01
A3版
作者:程江 金维娜 王宏斌 张新明 张冯云 何元飞
镇康南伞口岸
在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他们行走在沿边一线,承担着捍卫国家主权、守护国门安全、服务跨境往来、传播法治文明、传递边境温情的神圣使命,他们是检查员,是巡边员,是宣传员,是大家口中的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
近年来,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高位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党建引擎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工作为导向,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边检+N”协作机制治理成效,推出“国门红盾 旅检先锋”“国门红盾 平安共治”等品牌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形成“党建引领、一方统筹、多方联动、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书写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门边境安全稳定的优质答卷,成为边境线上耀眼的一抹红。
“希望每一次巡逻都‘一切正常’”
清晨,位于中缅边境的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达懂分站云雾还未散去,但驻守在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早已佩戴好巡逻装备,冒着细雨,走在泥泞陡峭的山间小道上,开启了一天的巡逻任务。
达懂分站执勤民警李鉴学告诉记者,在每天早中晚各巡一次的基础上,还会不定时开展巡逻,通过观察边境线上脚印、遗留物等细节变化,判断是否有人进行偷渡、偷运等违法行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维护边境安全的大事。”李鉴字说。
这样的场景,在边境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演,从云雾缭绕的达懂通道到骄阳似火的清水河口岸,从110界碑到164界碑,延绵百里、坡陡林密的边境线上,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无处不在。当问及他们边境巡逻的愿望时,他们话语朴实:“希望每一次巡逻都‘一切正常’。”
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卖盐场分站民警回忆,在一次雨天执勤时,路上一名骑摩托车拖着行李箱的男子一见民警身影,便加速在泥泞道路上疯狂逃窜!察觉异常后,他便飞奔向摩托车追去,湿滑的泥浆导致寸步难行,他随即甩掉鞋子,赤脚追了一段距离后成功将其抓获,打开该男子行李箱,夹层中赫然藏着毒品,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放松。待归队洗净脚上的泥泞,才惊觉脚底早已磨烂一片,密布的水泡混着泥浆和血丝,钻心地疼。“你怎么判断出他身上就有事?”记者问。民警笃定地说:“我们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人和物。”
边境一线经年累月的坚守,让边检民警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已近乎本能,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
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南伞分站民警介绍,在一次车辆通道检查两辆载运木炭入境的大货车时,发现货物运往湖北且运费奇高,与木炭价值及当前市场需求明显不符。警觉之下,民警立即上报口岸带班领导。获准后,对货车易夹藏区域进行检查,而后,历经10余小时搬运、拆检……最终,从木炭中共查获748条锡箔纸包裹物,经确认为冰毒,净重93.374千克。
一直以来,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口岸边境管控,紧盯涉边违法突出问题,集中警力开展精准打击,重拳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构建立体化管控新格局,有效筑牢边境管控屏障,全力守护好入境第一道防线。
今年来,该站累计查获涉嫌走私案件43起47人,物品案值约154.3万元;查获毒品案件5起,缴获各类毒品75.08公斤。
“通关像刷朋友圈一样快”
“以前‘过关’像挤市场,现在像刷朋友圈一样快。”
经常出入境的边民王静在智慧口岸切实感受到通关的高效。她说:之前是大小车混排,现在大车小车分流、分检,检查也更便利,节省了很多时间。
南伞分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冯愿鹏告诉记者,南伞口岸聚焦改扩建、跨境甘蔗运输、车辆通关拥堵、紧急入境就医等问题难点,主动深化与联检单位协作配合,进一步优化查验岗位设置,通关流程实行岗位分组轮换,客货车分道查验模式,确保口岸通关顺畅高效。
今年以来,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已安全高效查验出入境旅客98.5万人次,车辆15万辆次;为重伤患者入境就医、生鲜货物出入境等开通“绿色通道”“紧急通道”100余次,保障59.51万吨境外甘蔗顺畅通关。
曾经,“人车混检、通道饱和”是各口岸(通道)的“老大难”问题。如今,边检站联合海关、口岸办联动改革,“一站式”查验,大幅缩短了单辆车查验时间。
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还把服务触角延伸至口岸之外,组建“助企服务队”,主动对接辖区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解决进出口环节堵点。2024/2025甘蔗榨季,为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定制“预约通关+优先查验”方案,让甘蔗运输又快又稳,损耗率降低,为糖厂“抢”出了经济效益。
“甘蔗开榨前,边检站的同志就主动到企业上门服务,了解今年甘蔗运输量,提前开设专属运输通道。”临沧孟定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标说,高峰期每天运蔗入境车辆约达120辆次,通过预约方式,甘蔗可更加便捷通畅通关。
从口岸到通道,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聚焦提升通关效率,以优化服务为笔,提升效能为墨,打造一流边检通关服务,清水河边检服务的“加速度”,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服务开放发展的“新高度”。
“现在,我们知道了哪些是不能做的”
“同学们,今天姐姐带大家认识毒品……”
在永和国门普法教育实践基地,移民管理警察正在给永和国门小学的师生上法治课。
在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警察们还有另一个身份——法治宣传员。
为了更好地为当地群众进行普法,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永和分站打造的永和国门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设置了法治长廊、国门法治文化园、室内展厅、普法长廊4个展区,收录了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职能简介、法律知识、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禁毒工作、反电诈宣传、国家安全等16个版块。
“基地累计开展法治宣讲60余次,组织交流见学16批次,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累计接纳参观人数逾10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30余万人次。”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永和分站副站长李杨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边民、出入境旅客的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
在沧源永和社区国门新村,永和分站还成立“普法小分队”,常态化、不定期入户进行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的案例面对面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村民鲍艾保深有感触地说:“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后,我们知道了哪些是不能做的,大家还会互相提醒,现在我们的法治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今年2月,卖盐场分站普法小分队走进驻地完小,民警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向孩子们讲解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提升防诈意识等,营造“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寨”的全民守边护边氛围。
在达懂分站,以“法治宣传固边防”“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宣传活动为契机,按照“边检+边管+N”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警地共建”群防群治组织,构建了“一线有哨点、管段有巡逻、村寨有预警”的“三级联勤”群防群治网络,全面推动构建通道边境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南伞分站,依托“边检+N”普法模式,普法服务队在春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联合涉边职能部门开展“普法进村寨、进企业、进单位、进口岸”系列普法活动8场次,受教育旅客群众3000余人次,国门普法阵地不断夯实。
……
今年以来,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以案释法”活动9场次,走访边境村寨2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6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
法治宣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用普法宣传教育,将法治触角延伸至整个边境地区,有效提升边境地区群众的法律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群众识别和抵御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治格局。
“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小赵,有你的信。”
5月的一天,邮递员轻车熟路地来到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班老分站,在营区外高喊民警赵中攀。看完信后,赵中攀心中满是激动和欣慰。
信中写道:小赵哥哥,我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感谢您6年来的帮助。世上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学习,将来像您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更多爱心。
2016年,刚被分配到班老分站的赵中攀,参加了当地爱心企业捐赠图书活动,由此开启了他9年的爱心捐赠之路。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山区的孩子,看到他们表演时自信而幸福的神情,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赵中攀回忆,那时便暗下决心,要为孩子们做点事。
自2007年,班老分站成立之初,战士们便承诺:要让当地的孩子们上学,一个也不能落!这一承诺,让爱心在这里传递了18年。18年来,“春蕾助学”党员先锋队扎根佤山,全心全意帮民困、解民忧、谋福祉,将爱洒在佤山上,被佤族同胞亲切地称为“阿佤山上的警察哥哥”。
截至今年5月,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春蕾助学”党员先锋队共为驻地学校募集床上用品500余套,价值9万余元,筹建“爱心书屋”1间,募集图书5000余册,为驻地学生筹集发放学习、文体用品价值8万余元,牛奶面包等300余箱,募集物资总价值超过40万元。定向帮扶贫困学生23名,发放爱心资助金21200元。
“在民警的帮助下,学校所有的孩子都能安心上学。平时,民警还会以‘教员’身份走上讲台,开展爱国普法、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教育。”沧源县班老乡新寨国门小学校长李永新说,一批批戍边民警一代代传承,感谢他们的默默奉献,坚守边疆的同时也让爱心一直传递。
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加入。一件件衣物、一箱箱快递、一笔笔学费……如涓涓溪流般从大江南北汇集到边境线上,温暖着边民群众的心。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笔尖道不尽,镜底纳不全。采访中,记者随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走完所辖1个国家级口岸、2个省级口岸、6个通道,走访界碑、踏上巡逻路,体验他们的日常,深切感受他们身上这份坚守的坚定与不易。
边境线上,坡陡泥泞的小道早已深深镌刻着他们的足迹;界碑之上,“中国”二字在一次次的描红中愈发鲜艳夺目;国门之下,他们顶着烈日,目光如炬,细查着川流不息的通关货物。面对不法分子,他们重拳出击,以钢铁之躯铸就入境铁关;面对群众,他们俯身躬行,主动接过沉甸的行囊,于无声处诠释着铁骨柔情的滚烫温度。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看似单调重复的“日常”,却是诉说戍边人钢铁般意志、磐石般决心与山岳般定力的最朴素方式。他们在时间的长河里,用心刻下了最深沉、最动人的守护印记。
在永和国门小学举行助学活动
组织巡逻
查验行李
开展普法宣传
帮助过往行人快速通关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