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写在界桩旁的入党申请书
刊发时间:2025-07-03
A1版
作者:赵玉雪
清晨,一封“温热”的入党申请书放在镇康县南伞镇边境联防第三联合党支部书记李永刚的桌上,落款是龙洞水联防所副所长王世桥。
王世桥今年28岁,2022年怀着为家乡做些事情的朴素心愿,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联防员,在119联防所开始了为国守边的日子。
王世桥的戍边生活规律而充实,每天清晨闹钟响起,他和队员就准时起床、出操、整理内务。8点早餐过后,是固定的例会时间,紧接着便是不定时的边境巡逻,踏查崎岖山路、修剪边境藤蔓、排查异样情况……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边境线。值班之余,联防所的小院里时常会响起阵阵红歌,一句句歌词饱含着他们守卫家园的热情。
2024年11月,王世桥调任到任务更重的龙洞水联防所,虽然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坚定的信念。今年4月的一个深夜,他和同事因处置一起案件出警,忙到天亮才回到联防所。刚坐下准备休息,家里就打来电话说母亲生病了。他立即请示报告后匆忙赶到医院,陪母亲看病、照顾,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合眼,直到母亲情况稳定,他才在医院短暂休息,之后又迅速重返岗位。那一刻,守护边境与守护亲情的双重责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但他选择了默默承担。
回到联防所后,王世桥坐在值班室,看着边境线上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默默在想,“守护边境和守护家人都是我们的职责,虽然不能时时陪伴,但只要边境安宁、家人健康,一切就值得。”
为改善单调枯燥的生活,联防所积极推行“三园”建设,队员们亲手开垦了小花园、小菜园和小养殖园。过去冰冷的联防所渐渐有了家的温暖,王世桥也越来越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傍晚,联防员们都会聚在一起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边防政策和守边人的先锋事迹。王世桥认真记录学习要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他非常触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这些平凡的集体时光,不仅滋养着他的内心,也让他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王世桥身边,一个个先锋党员的奉献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两代界务员的故事让他尤为动容。李俊学的父亲曾是一名界务员,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便对守边护边有了深刻的理解。如今,李俊学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联防员和界务员。“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我去边境线,教我辨认界桩、观察地形。那时我就觉得,守护边境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李俊学常常向王世桥讲述自己的经历。
值班之余,周边村寨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来到联防所,请李俊学帮忙理发,虽然理发技术还不够娴熟,但这份心意却格外让人温暖。村里哪家遇到解不开的矛盾,也会上门请他帮忙调解,李俊学运用村情熟、人熟的优势,总是不偏不倚地倾听双方的想法,耐心解开大家的心结。这些点滴小事,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村民的心。“道理大家都明白,就是心里那口气过不去。只要帮大家把这口气理顺就好了,矛盾自然也就解开了。”
王世桥看着他为村民服务时的专注神情,听着老人们的夸赞,内心深受触动。“在他身上我发现,守护边境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凝聚了大家共同守护家园的力量。”
这份感动在王世桥心中慢慢积累,从青涩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守边人。如今,他总是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次巡逻任务,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工作清单和学习笔记。他常说:“能够站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
当被问及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想法时,这位性格内向的年轻人眼神清澈而坚定,“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在镇康96.358公里的边境线上,像王世桥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自今年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已有21名联防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他们而言,新的巡逻路在脚下正一步步蔓延……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