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优辅差”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
刊发时间:2025-07-07
A3版
作者:杨波
“培优辅差”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际,从优生能力提升、学困生信心重建、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管理精细化等方面,梳理实施“培优辅差”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问题提出:教学现实中的“不平衡”
在一个常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家庭背景存在较大差异,优生人数相对较少,中等生处于稳定层面,学困生则常因缺乏信心、基础薄弱而逐渐掉队。如何在一个集体内既保持优秀学生的持续进步,又兼顾学困生的有效提升,成为教师普遍面临的难题。
临沧市南屏小学在“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探索出以“目标清晰、方法多样、管理到位、评价激励”为核心的“培优辅差”教学机制。
二、优生培养:从高分走向高能
1. 明确优生标准,培养多元能力
现实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优生”的理解过于狭窄,往往等同于考试成绩优异。笔者认为,优生除了学业优异,还应在品德、知识、能力、心理等多个维度表现突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优生培养目标设置为“学业拔尖+心理阳光+行为规范+视野开阔”。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注重学生课内知识掌握,还设计课外拓展任务,如“人物传记阅读”“主题演讲训练”“小主持人轮换制”,激发其表达力、组织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巧设挑战任务,激发内驱动力
优生往往习惯顺境,遇挫能力较弱。为此,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刻意挑战”,如布置难度稍大的作文题,引导他们突破惯常思维;或者在班级评比中,让优生参与组织策划,训练其统筹能力,防止其只擅长学习、不善于沟通的“高分低能”现象。
此外,还要特别注重优生之间的“竞争+合作”氛围构建,鼓励他们彼此激励、互助共赢。
三、学困生帮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成长”
1. 重建信心是前提
许多学困生并非天赋不足,而是因多次失败产生自我否定。开学初,老师可以通过讲述“逆袭”故事、正面反馈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我能学好”的信心。例如,有位学生基础薄弱、成绩常年垫底,但他爱唱歌、记歌词能力强,可以鼓励他在课前带领朗读,用优势带动劣势,逐渐形成正向循环。
2. 优化分层作业,强调可达目标
针对学困生的基础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分层+必做+选做”制度:基础题要求全部学生完成,进阶题为中等生准备,拓展题留给优生。每日作业还附带一个“挑战自我小任务”,如一句话作文、一段仿写,确保学困生“跳一跳够得着”。
作业评价上,坚持“以进步为尺度”,哪怕只是书写端正、格式规范,也要及时表扬,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
3. 精细管理落实过程
在语文早读中,笔者的做法是,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分成三类小组,每组配备一名“学习师傅”,由优生带学困生完成课文背诵、字词听写等任务;同时,采用“同桌互检+组长抽查+教师复核”三级反馈机制,确保学习效果可控、责任明确。
四、课堂与作业的精细化落实
1. 课堂:有规矩、有互动、有转化
高效课堂是“培优辅差”的基础。笔者制定了三条课堂规范:不做小动作、不抢答、不交头接耳。同时,通过“轮换提问”“分层设问”等方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尤其注意让学困生“说出来”,逐步走出沉默区。
此外,注重营造尊重和鼓励的课堂氛围。如提问时使用昵称或亲切语气:“嘉毅,你的看法呢?”“豪豪,你来试试这题?”让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试错。
2. 作业:日日清、层层查、有反馈
作业落实方面,采取“每日统计+每周反馈+每月分析”制度。由小组长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每周抽检,月底统一汇总并分析学生完成质量。对完成认真者在作业本上写评语:“字迹工整,表达清晰,进步很大!”等等,以增强学生获得感。
针对学困生,笔者还设计“每日一练”,内容聚焦基础知识和简单题型,做到“小量高频”,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提升参与意愿。
五、形成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教师力量有限,唯有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形成转化学困生的合力。为此,要一方面,可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学习、情绪与行为表现,引导家长给予正向鼓励和行为监督;另一方面,在班级设立“进步榜”“温暖墙”等文化阵地,强化集体荣誉感和榜样力量。
此外,通过“学生月反思+家长月评语+教师月反馈”的三方互动机制,构建成长闭环,使辅差工作“有过程、有评价、有回应”。
总之,“培优辅差”的本质是差异化教学和全体关注,是对教育公平的具体回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陪伴者、激励者。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愿意多走一步、再等一等,就能看见那些曾经落后的孩子一步步追赶上来。
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塔尖的光更亮,更是让每一个角落都亮起希望的灯。作为教师,要不断优化策略,细化过程,把“让每个孩子都看到眼前的一道光”作为不懈追求。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