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临沧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刊发时间:2025-07-07

    A1版

    作者:张之译 李元兰 徐杰 汤雪梅 张正彪

    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御体系

    临沧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本报讯 入汛以来,我市多次经历强降雨过程,防汛形势严峻。全市上下坚决扛牢防汛救灾政治责任,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扎实的工作举措和高效的应急处置,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特别是7月2日,成功应对大临铁路云县段突发险情,展现了全市防汛应急体系的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市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15次。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年初即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并通过媒体公示全市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全市各级开展防汛宣传培训408场次,覆盖8.6万余人次。严格执行防汛联合值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市政府领导常态带班入驻市防办指挥调度。入汛后,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3次,市政府领导召开防汛会商调度9次。

      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多轮包保督导和“四不两直”检查,共排查整治问题隐患376个。各级各部门聚焦实战实效,开展综合演练和群众转移避险演练8348场次,参演人数达35.5万余人次,其中转移避险专项演练7257场次,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全覆盖。救援力量和物资准备充分,全市储备防汛物资价值约421.72万元,配备卫星电话、应急通信终端等关键设备,实现市、县、乡三级和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各级基层应急队伍1.23万支7.5万余人,专业抢险救援力量部署到位。

      7月2日上午,接报因持续暴雨导致大临铁路云县红豆山隧道出口桥及茂兰会让站管理用房出现较大安全隐患。市委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抢通线路,保障滞留旅客,排查整治沿线隐患,转移受威胁群众。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启动二级响应,我市应急、交通、水文、气象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救援指挥调度,投入280余名抢险人员、6台机械设备,清理塌方1000余方。经全力抢修,当日17时隐患基本处置完毕,铁路恢复运营,滞留旅客得到妥善安置。

      在防汛压力突出的镇康县(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46%),19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全员在岗,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发现上报险情并协助转移群众。严格落实“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命令3次、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叫应乡、村、组258次。全县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意识,汛前即完成重点隐患整改,组建1031支6262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预置挖掘机、装载机、发电车等重型装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凤庆县腰街乡在遭遇强降雨导致下水道堵塞、道路塌方、淤泥堆积后,闻“汛”而动,迅速按下生产生活“重启键”。 腰街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防汛专题会议科学研判部署,吹响“集结号”。基干民兵和党员干部30余人闻令即动,分工协作,手持铁锹奋力铲除淤泥、徒手搬运道路落石、全力疏通排水沟渠,连续奋战4小时快速抢通道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党员干部紧盯雨情汛情,深入一线排查监测隐患点,对高危点实时盯防,逐户排查特殊人群房屋安全,“点对点”发送预警信息,提升群众防范意识。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则织密水利防汛安全网,加强山洪监测预警平台维护,完成河道疏浚和治理工程,针对汛期中小河流洪水陡涨陡落特点,突出加强险工险段、低洼地段的巡查防守,强化监测预警和人员转移避险等措施。同时,特别关注汛期蓄水,做好旱涝急转应急准备,目前,全县蓄水4994.95万立方米。

      雨未停,防未松。临沧各地监测员仍坚守隐患点,应急队员24小时待命,干群同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融媒体记者 张之译

      通讯员 李元兰 徐杰 汤雪梅 张正彪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