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暑期多发,高度警惕!

    刊发时间:2025-07-09

    A3版

    作者:

      随着气温攀升加之暑假到来,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

      家长需做到全程监护,让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带孩子游泳时选择正规场所,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低龄儿童在家中蓄水容器里溺水。对于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家中的蓄水容器,如浴盆、水桶、洗衣机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是“深水区”可能导致儿童溺水。

      2. 儿童玩耍时掉入工地积水坑或小区景观池。5岁以上儿童溺水的高发场所主要为户外水域,工地内临时形成的深水洼以及小区人造景观池等场所。此外,小区人造景观池还存在触电等安全隐患。

      3.孩子三五成群,结伴在野外玩水孩子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域玩水时,有可能会迫于同伴压力而冒险,继而发生意外。野外水域还存在岸边湿滑、淤泥松软难挣脱、水草易缠身、人烟稀少难以获救等危险。

      4.儿童在泳池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公共泳池和水上乐园等场所,可能存在人多拥挤、管理不善等问题,如游泳时抽筋或多人在水中嬉笑打闹,可能导致孩子呛水进而惊慌失措发生溺水。

      5.儿童戴着游泳圈在深水池中玩水。塑料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只是一种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时,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在水的推动下突然翻过孩子的头,或是孩子没有抓稳,就可能引发溺水事件。

      6.儿童在浅水区时家长疏于看护。即使身处泳池浅水区或浅水海滩,孩子也可能因为滑倒、抽筋、水流湍急等原因发生溺水,在海滩上还有可能被卷入深水区,家长要时刻对孩子进行看护,不能分心聊天或玩手机。

      7.儿童盲日下水施救溺水者。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儿童力量、经验不足,救人时更易发生意外。

      

    防范儿童溺水家长要牢记

      时刻有效看护,做到专心、不间断和近距离。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待在开放性水源边。应带儿童去有专职救生员的游泳场馆。在儿童乘船、戏水时,应给儿童使用合格的游泳圈、救生衣、漂浮板等。

      

    防范儿童溺水孩子要做到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玩水或游泳。对不熟悉和有危险的水域不要主动靠近。如遇落水者,可以就近寻找救援或拨打电话报警,若情况紧急,一定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很多人认为“人在溺水时会大声呼救”,实际上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鉴别是否溺水记住这6个要点:

      1. 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2.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3. 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至30秒之后沉下去。

      4. 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5. 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人可能头前倾。

      6. 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眼神涣散,呼叫无反应。

      

    遇到溺水如何正确自救或施救?

      放松身体向后仰,不要挣扎,防止下沉。抬起下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同时大声呼救。注意周围有没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可将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东西抱在身前,有助于漂浮。

      

    遇到溺水者如何正确施救?

      在游泳池遇见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叫救生员。在户外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寻找救生圆、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应急管理部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