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风雨同舟护民安

    ——云县迅速行动筑牢汛期人民生命安全防线

    刊发时间:2025-07-09

    A1版

    作者:李贵典 张正霖 程江 杨永波

      入汛43天,累计平均雨量505.0毫米;7月1日至6日,云县全县再降121.1毫米,短时暴雨11轮。

      持续强降雨叠加土壤饱和,云县山洪、内涝、地灾险情齐发,多个乡镇告急。危急时刻,政府预警、企业相助、民兵响应、民众自救——四方力量迅速集结,共同筑起抗灾防线。

      “暴雨橙色预警发布,过去1小时茂兰镇小定喜站出现42.2毫米降水,未来3小时茂兰镇、晓街乡、爱华镇将出现暴雨……”

      “绿荫塘降雨量达21毫米,降水将持续,请永胜村做好防范!”

      “预警就是命令,必须做好应对措施。”7月1日,爱华镇永胜村副支书李太华看着手机里不断更新的预警信息坚定地说。

      广播室响起急促的方言预警,微信群紧急通知高危区群众转移,村干部冒雨上门挨家挨户通知……争分夺秒开展行动,抢在灾害前面。

      7月2日凌晨,当山洪冲进永胜村时,村民已安全转移。科学预警与基层的坚决响应,为村民安全转移赢得最宝贵的黄金时间。

      当暴雨倾盆而下,厂区告急的求救声在本地企业群响起。云县双强农业公司负责人陈家奇得知工立工贸工厂受涝后,毫不犹豫:“带上工具,去帮忙!”他与员工们自发组织起救援队,扛起工具,奔赴灾害现场。

      从幸福镇到爱华镇,从清晨到夜幕,他们的身影在受灾的工立工贸工厂厂区忙碌,全力抽排积水、清理淤泥,守护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工装裤腿裹满泥浆,脸上分不清汗水雨水,陈家奇和同事们的行动,是企业互帮互助最朴实的注脚。

      灾情就是命令。爱华镇武装部干事、基干民兵李合俊的身影,穿梭在清涝现场。

      接到抢险指令后,当地民兵迅速集结,他们与时间赛跑:扛沙袋、抽积水、搬物资……泥泞中那抹迷彩,是“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誓言。

      “看到群众充满希望、完全信赖的眼神,那一刻,水再冷,沙袋再沉,我们都感觉不到累。”李合俊回忆,“群众希望的眼神,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

      晓街乡月牙村,滑坡阻断了村子的道路,村民许海洲心急如焚:“雨还在下,再堵下去恐怕会更危险。”

      他没有等待,立即跳上自家的农具车,驶向受阻路段。凭借熟练的技术和对家园的深情,他连续奋战数小时,用农具车上的铲斗,硬生生在淤泥乱石中清出了一条通道。他的行动带动更多村民加入清障,看着畅通的道路,许海洲并没有停下休息,而是拨通了村干部的电话:“哪里路还堵了,我可以去帮忙!”群众自救互帮互助,打通了救援生命线。

      当各方力量在一线搏击风雨时,高效的指挥中枢是稳定全局的核心。

      面对严峻汛情,云县应急指挥部严格落实24小时联合值班制度,确保汛情险情灾情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和处置。同时,云县委、县人民政府迅速调集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派出12个工作组分赴全县12个受灾乡镇指挥调度抢险救灾。

      “所有努力,核心就一个字:‘快’。”回顾整个救灾过程,云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周新岳的总结清晰有力:“我们认真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直达基层责任人预警‘叫应’‘包保责任’等机制,及时将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及相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村到户到人,才能在汛情面前,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抢出生路。”

      截至目前,云县已累计出动机械266台,调集消防救援、民兵、县乡村干部7465人次投入抢险救灾处置,其中转移安置130户371人,转移避险43户134人,无人员伤亡。

      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

      从政府科学预警与高效调度,到企业伸出的援手,从民兵闻令而动的担当,到邻里间自发的守望,正是这四方力量的同心同向,让云县在汛情中,最大程度守护了家园的安宁与生命的希望。

      融媒体记者 李贵典 张正霖   程江

      通讯员 杨永波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