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三子模式” 破解农村公路建设难题
刊发时间:2025-07-10
A1版
作者:王正强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正强) 近期,云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首创“三子模式”(群众开条子、乡村打底子、部门铺面子)推进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统筹打通“断头路”、串联“连接路”、建设“产业路”。目前,全县194个行政村2235个自然村中,1781个实现通硬化路,通畅率达79.7%,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云县通过创新实践激发群众参与“四好农村路”建管养护的积极性,实现群众自建、自管、自用。“群众开条子”突出村民主体地位,遵循“自觉自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以“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方式召开户长会议,由群众自主研究建设内容与方式,让硬化路建设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事”;“乡村打底子”依托“以工代赈”模式,由乡、村两级统筹组织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参与路基修整、路面浇筑等环节,强化群众“主人翁”意识;“部门铺面子”则由县级部门按“大干大支持、能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原则,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混凝土供应和技术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形成合力推进格局。
为破解建设瓶颈,云县多措并举强化保障。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上级争取、政府补助、项目整合、群众筹集、社会补充”的多元模式,2024年群众筹资达5756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4457万元。通过“群众让地、企业让利、政府让税”的组合措施,将建设成本从每公里60万至70万元降至35万至40万元,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工程质量方面,云县交通运输局派专业技术人员严控切缝、厚度、宽度等标准,2024年全市抽检中,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合格率达98.65%。人才培育上,累计开展培训105场次,覆盖4719人次,培育专业建设人员86人,打造“能干路、会干路、干好路”的本土队伍。管护运营方面,将公路管护纳入村规民约,依托党员、网格员等组建1486人维护队伍,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健全公交网络,开通34条农村客运班线,投放102辆客运车辆,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便利群众出行与物流运输。
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为云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产业发展上,道路畅通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忙怀乡通过“党建+公司+农户+分红”模式,种植“四季香椿”1100亩,2024年总产值达460万元,带动短期用工4500余人次,增收85万元,让群众吃下发展“定心丸”。旅游经济方面,路网串联起沿线景点,构建“快进慢游”体系。漫湾镇昔宜村累计接待游客14万余人次,旅游收入800万余元;茶房乡“村头红谷”成为网红打卡地,接待游客16万人次,营业额700万元,让乡村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产业集群发展上,以路为基建成忙卓蔬菜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2055亩,总投资1.38亿元,推动三产融合,实现增产、增效、增值、增收“四统一”,推动农村经济从“单一”走向“多元”。
当前,云县正以“三子模式”为抓手,持续推进“出口高速化、出行等级化、出门硬板化”,让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