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临沧:“六种模式”做优林下经济

    刊发时间:2025-07-11

    A1版

    作者:周正华 魏江跃 陈德荣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周正华   魏江跃 通讯员 陈德荣) 近年来,临沧市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等多种方式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以“党支部+联合社+农户+基地”“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农户”“庄园+文化+旅游+农户”等“六种模式”做优林下经济。2024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333.45万亩、产值63.38亿元。

      以“党支部+联合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凤庆县郭大寨乡邦贵村以建设“林药+”专业村为目标,由党支部引领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以土地入股方式整合68户林地资源,集约化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与林蜂养殖,建成以滇黄精、滇重楼、白芨为主的“林药”种植示范基地500亩,解决当地群众务工2000多人次。

      以“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以公司为主力,流转农户林地,建设专业化种植基地,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增强药源引证、新品种科研等环节的科技支撑,培训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中药种植。云县爱华镇小忙兔村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云县信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林下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500亩,辐射周边群众种植滇黄精、滇龙胆、滇鸡血藤、三七等地道中药材3000亩,基地3年内可培育优质种苗2200万株以上。

      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由企业联结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建立种养殖基地,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种植中药材等增加收入。凤庆县雪山镇中山村引进凤庆恒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种植重楼、黄精等500余亩;建设存栏500头猪的林下养猪场1个,同步发展林下养鸡。基地年用零工达6000多人次,带动该村群众种植重楼、黄精、龙胆草等,产生了良好的联农效益。

      以“庄园+文化+旅游+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以庄园经济为基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物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引进双江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种植软枝乌龙茶2000亩、咖啡1300亩,并通过打造高品质半山酒店,实现从初级种植、加工生产向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科研攻关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全年带动季节性务工人员多达1.5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以“公司+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由企业建设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培训当地群众加工,并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引进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石斛种植及枫斗加工,在贺派乡落阳村建设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400亩,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收购等服务,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种植铁皮石斛600亩。同时,培训当地群众枫斗加工技术,公司按每公斤260元的价格回收群众加工的枫斗,带动参与加工群众每人月均增收4000元以上。公司开发的“斛汁源”“云斛”“云祥斛”等铁皮石斛系列品牌产品,通过线上销往上海、浙江等地,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以“企业+国有林场+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该模式由企业向国有林场租赁林地,发展林下种植、种苗选育、产品开发,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林下经济。临翔区引进云南善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小道河林场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现已种植雪胆4000余亩。依托公司的科研能力,开发了雪胆植物草本手工皂、金线莲原浆酒、金线莲萃取精粉等系列产品,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解决农村剩余劳力300余人的就业岗位。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