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喝杯咖啡”再上工

    刊发时间:2025-07-11

    A1版

    作者:赵玉雪 杨元韬

      清晨,山间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尽,镇康县凤尾镇大坝村明山农场董建才夫妇早早起床,在哈里咖啡庄园自家承包的地块,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过去我们都在外省打工,过年才能回家一趟,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基本顾不上,哪里能像现在这样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董建才说。2024年,一直在外打工的董建才在哈里咖啡庄园承包了150亩咖啡基地并负责管护,成为一名职业咖农。

      云南镇康哈里咖啡庄园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成为解决本地就业难题的“钥匙”。

      “一年下来,管护一亩咖啡就有720元的收入,林下套种的临沧坚果,管护一棵5元;采摘咖啡时每公斤0.8元,等到收成后,再按每公斤2元补给咖农,什么活都不白干。”董建才细数这份“家门口”工作带来的收益。他还告诉笔者,他目前正在学习咖啡管护知识和学着品尝咖啡。

      笔者了解到,目前哈里咖啡庄园通过该模式已稳定带动19户像董建才这样的“职业咖农”。村民们一大早便来到咖啡基地,除草、修剪、采摘……这些按日计酬的工作,为无法全职投入的村民敞开了大门。

      咖啡产业带来的不仅是种植端的就业机会,产业链的延伸正吸引本地青年回流就业。

      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南伞园区,镇康哈里咖啡庄园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全自动分拣机精准筛选咖啡豆,5S车间里烘焙、包装流水线一气呵成,20多名本地青年忙个不停,24岁的张兰雪就是其中一员。2023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镇康县到该公司工作。

      “刚回来时,连咖啡豆怎么烘焙都不懂。”张兰雪回忆,公司在人才本土化培育方面诚意十足。“总部派老师手把手教学,从咖啡知识到营销策略,还有电商运营等,培训非常系统。公司还经常组织我们外出学习。”如今,她已经能独当一面,独立负责市场推广,从短视频策划到管理运营,都游刃有余。

      “每天早上到公司,上班前都会先冲一杯咖啡,喝了后,元气满满再干活……”这杯咖啡,是她开启工作的仪式感,也是连接家乡和外面世界的纽带。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