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烟叶变“金叶” 采烤正当时

    刊发时间:2025-07-17

    A2版

    作者:杨焱 郭兴筌 张德晓 李永潇 李永江 陈程

    2-2.jpg

    连片的烟田

      又是一年烟叶采烤时。眼下,我市各地烤烟陆续成熟,进入采摘烘烤阶段。烟农纷纷抢抓时令,在田间地头、烤房忙碌“赶烤”,确保今年烤烟提质增效、丰产增收。

      今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2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76.5万担。在田间,烟叶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烟农脸上,满是增收的喜悦。

      在云县茶房乡桥街村,种植大户祁世飞正在烟田里忙碌。今年,祁世飞通过土地租赁种了82亩烤烟,长势比去年更胜一筹。“去年72亩收入36万元,扣除成本净赚15万多,今年肯定也差不了。”不远处的文雅新村,种烟10多年的村民周国葵家的烟叶也开始进行采收。“今年种了31亩,看这长势,收入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周国葵高兴地说。

      永德县崇岗乡包山村烤烟种植基地也是热闹非凡。烟农们正穿梭其间,熟练地采下成熟的烟叶,将一片片优质烟叶收入篮中,脸上的笑容很是幸福。

      “今年我种了20多亩烤烟,长势非常好,预计将有10多万元的收入,种烟相当划算。”包山村烤烟种植户唐老庭说。

      在烤房外的晒场上,刚刚采摘的烟叶正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烟农们聚在一起,动作娴熟地编烟,编好的烟叶被小心翼翼地挂进烤房的支架上,在烤房里整齐排列。村民樊老中一家正忙着将今年第一炉烤制完成的烟叶装运回家,樊老中作为村里的新种植户,今年种了20亩烤烟。“今年我家种的第一炉烟已经烤出来了,品质比较好,全部收完烤烟收入应该有10多万元,我们对发展烤烟产业更有信心了。”看着一夹夹色泽金黄、质地优良的烤烟,樊老中笑着说。

      成片的烟叶郁郁葱葱,壮硕的烟株齐人高,宽大厚实的叶片在微风中连绵起伏,荡开层层绿浪,在镇康县南伞镇的烤烟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田间地头满是丰收的希望。在种植户穆天伟的百余亩烟田里,40多名工人正加紧采收第一批脚叶烟叶。“现在第一炉烤烟已经出炉!”穆天伟捧着一把刚出炉的金黄烟叶,脸上难掩喜悦之情,“你看这色泽、这油分!科学采烤是关键,今年这100多亩烟,预计毛收入能有60万元,好收成就靠这阵子的‘烤’验了!”

      烘烤技术是决定烤烟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市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田间烤房,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片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采摘标准、分类编竿、入炉烘烤等环节提供全程服务。

      “当前气候变化明显,我们正指导农户准确把握采烤时机,做到能烤则烤、应烤尽烤。并严格执行‘六步三关’烘烤工艺,确保烟叶品质。”临沧金叶烟草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执行经理陆光明说,技术人员每天穿梭于各烤房之间,及时解决烟农遇到的问题。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烟田里,烟农们正在熟练地采摘烟叶。在烟叶烘烤的关键环节,技术员全程跟踪服务,将分类编烟、排队入炉和烘烤工艺执行作为重点,手把手教农户掌握精准烘烤技术,确保每一片烟叶都能烘烤出最佳品质,让“金叶子”真正变成“金票子”

      永德县的烟农白天按技术员指导仔细分类编烟,傍晚有序排队入炉,深夜紧盯温湿度仪表,在技术员远程指导下精准控温。“从育苗到采收,这四个月的辛苦就盼着这一刻,看着这些金灿灿的烟叶,再累也值得!”烟农陈聪笑着说道。

      在镇康县,技术员24小时轮班驻守,紧盯烤房内温湿度变化。“烟叶送到烤烟房,我们的工作才真正开始。”技术员李开清说,“现在推广的‘三段式’精准烘烤工艺,要求我们全程监测,特别是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温湿度调控,差一点都不行。”

      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精准把控,随着金灿灿的高品质烤烟成熟出炉,一夹夹“金叶”也成为烟农增收的最大底气。

      融媒体记者   杨焱

      通讯员   郭兴筌   张德晓   李永潇 李永江   陈程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