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加青:守正创新让大兴火腿香飘更远
刊发时间:2025-07-22
A2版
作者:艾井 陈冬菊
大兴火腿,以本地优质生态黑毛猪为原料,严格遵循“瘦多肥少、肌肉鲜红”的选材标准,以传统方法制作而成,因其独特的腌制方式,醇香浓郁,香飘四海。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兴乡,说起大兴火腿制作,不得不提一个人——康加青。他凭借自己刻苦认真的匠心精神,加上独特的技艺改良,让大兴火腿成为无数食客舌尖上的“宠儿”。
康加青2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做火腿,1983年出生的他,如今做火腿已有22年 。喜欢思考的康加青发现,传统火腿生产规模小、储存时间短、色泽欠佳,零星制作,没有任何形式的组织,难以形成经济效益,要让大兴火腿走出大兴乡,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的收益,需要打出路。
于是,康加青大胆创新,在原来传统火腿制作技艺上不断进行改良,逐步尝试使用新的制作技艺使火腿色泽更鲜艳,保存时间更长久。
“一只好火腿,从生猪宰杀的那一刻,最为关键。”康加青说:“生猪不能拉扯到其筋脉,要分割出完美的形状和最好的后腿部分”。康加青未采用传统的水缸腌制方法,而是直接将猪后腿放置腌制台,进行自然晾晒腌制;新鲜的猪后腿静置8个小时之后第二次上盐,直接静置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使其自然发酵。“在这期间,需要高度关注这些火腿的变化,及时察觉异样并果断处理”。他腌制的火腿,时间由传统的11—12天延长至15天以上,发酵时间较传统时间长,制作时的手法和原料均与常人不同,通过精细控温和湿度管理,实现了色泽与风味的双重突破。因此,他制作的火腿不仅色泽鲜艳,而且味道鲜美,受到食客的一致好评。
从整修、腌制、洗晒、整形、发酵、堆叠、分级,每一道工序都是时间炼就美味的考验。从工艺改良到流程优化,再到品质提升,康加青制作的火腿,皮色光亮、肉面紫红、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火腿外观呈黄褐色或红棕色,肌肉细密,外层肉质坚硬,内层娇软鲜美,色香味俱全,咸淡适口。
2021年3月,康加青注册了耿马那卡帕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初步探索”,到“群体作战、技术成熟”,在他的努力下,大兴火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在稳固火腿加工的同时,康加青积极拓展产品线,开发香肠腊肉、禽类制品等产品。通过品质把控和品牌塑造,使大兴火腿从地方特产逐步发展为区域性知名食品,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2024年,他向群众购买生猪鲜肉9吨,个人生产1000只,代其他农户加工1000只,销售额超100万元,并通过订单采购等方式解决农户生猪销售价格不稳等方面的担忧,带动农户增收72万元。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