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林下掘金 青山生财

    ——临沧深化农村林权改革唤醒“沉睡山林”

    刊发时间:2025-07-22

    A1版

    作者:李贵典 王宏斌

      夏日的凤庆县郭大寨乡邦贵村的核桃林下,沉甸甸的青果挂满枝头,肥厚的滇黄精根茎在土壤中舒展,成群土鸡穿梭啄食害虫。

      “过去林子只能‘看’,现在一亩地顶三亩用,收入又增加了!”村民们咧嘴一笑,身后的密林不再是沉睡的资产,而是致富的“绿色银行”。

      这样的生态“立体致富图”不只在凤庆县,在临沧的青山间处处上演。

      2024年,临沧市通过深化农村林权改革唤醒的“沉睡山林”总面积达333.45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突破63.38亿元,带动14.65万农民增收。

      从“饿肚子”到“富口袋”,一场以“活”为核心的改革在临沧的青山间奔涌。

      “死资产”变“活金山”——

      确权赋能让沉睡资源“动起来”

      临沧坐拥2080多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超57.83%,群山叠翠间藏着巨大的生态财富。

      但长期以来,“林权证压箱底,砍树犯法、不砍受穷”是林农的普遍困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林地经营权,像散落在山间的珍珠,串不成产业链,变不成“钱袋子”。

      破局的关键,始于林权证的“激活”。临沧市出台《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直指核心: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政策明确,允许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有偿流转国有和集体林地的经营权。这为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打开了闸门。

      在邦贵村党支部的牵头下,68户村民以林地经营权入股联合社,整合零散林地500亩,联合社统一规划,上层种核桃、中层套种滇黄精、林下养鸡,年底除了林地租金,还能按收益分红。

      截至2024年,全市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超90万亩。曾经“看得见摸不着”的林权证,如今成了村民手中的“绿色存折”,“沉睡”的山林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唤醒、盘活,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块基石。

      从“看树”到“看钱”——

      多元开发让绿水青山“富起来”

      资源盘活只是第一步,如何让“靠山吃山”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临沧的答案是:跳出单一“看树”思维,向林下空间、林间景观要效益,构建起多业态融合的立体产业体系。

      向林下要“深度”,靠的是科学种养。云县信合农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科研院所+农户”模式,依托与华南理工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的合作,建成500亩高标准林药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种植3000亩。而在凤庆县雪山镇中山村,“林+药+猪+鸡”的立体种养更是精打细算:核桃树遮阳保湿,重楼、黄精在树下生长,猪粪鸡粪给药材当肥料,每亩地综合收益比单纯种核桃翻了3倍。

      向景观要“效益”,靠的是三产融合。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荣康达茶庄园,这座依托2000亩软枝乌龙茶、1300亩咖啡园建起的庄园,把半山酒店、森林步道、茶叶博物馆串成线,游客在这里既能体验农耕,又能住木屋、品咖啡,实现从初级种植、加工生产向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科研攻关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全年带动季节性务工人员1.5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2024年,全市森林景观利用产值达36.07亿元,占林下经济总产值的57%。从“看树”到“看钱”,临沧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可量化、可持续的“幸福靠山”。

      从“一阵风”到“长效益”——

      精准对接让外来助力“扎下根”

      产业要长久,不能靠“一阵风”。临沧深知,破解“小散弱”、缺技术、少龙头的难题,才能让林下经济走得远。

      科技“赋能”是关键。市科技局联合中国林科院等机构,聚焦林下药材关键技术,实施省级以上项目10个,投入3800万元。成果包括14个中药材新品种、26项技术标准、8项专利,10家生物医药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3个省级航天生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产业注入硬核动力。

      龙头“带动”是支撑。在临沧林下经济的版图上,龙头企业如同一个个强劲引擎,既深耕产业内核,又通过“串珠成链”将分散的小农户、零散资源纳入产业链,形成“企业领跑、农户跟跑、全链共进”的良性生态。

      云南善源生物科技公司租赁4000亩林地种雪胆,不仅自己建基地,还带动周边村落发展配套种植;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合作社组织600户种植铁皮石斛,扶贫车间培训枫斗加工员,村民“月赚4000元不离村”的梦想照进现实。

      “我们将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牵引,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同时,继续林下‘掘金’,加速布局森林旅游、康养与碳汇新赛道,建设旅游基地集群,推进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市林草局副局长苏振华展望未来,信心笃定。

      从确权赋能唤醒资源,到多元开发释放潜能,再到长效保障筑牢根基,临沧正以深化农村林权改革为笔,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