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首页
  • 时政聚焦
  • 临沧要闻
  • 公示公告
  • 边地文化
  • 人文地理
  • 沧江网评
  • 文明临沧
  • 一颗“金果子”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

    ——永德县全链条推动“小芒果”发展成“大产业”

    刊发时间:2025-07-23

    A1版

    作者:张之译 徐颖 召杨 茶新慧 何丹

           盛夏时节,走进永德县,漫山遍野的芒果林郁郁葱葱,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作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近年来,永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以芒果产业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走出了一条“小芒果带动大产业”的致富之路,为当地农民铺就了一条甜蜜的增收坦途。

      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6万余亩,拥有永德独有的野生小香芒、三年芒以及自行选育的云热5006(勐底1号)、云热5007(泰国芒)等多个优良品种。预计今年芒果产量突破4.5万吨,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科技赋能提质效   品牌增值富农家

      作为“一县一业”特色县,永德县从1974年引进第一个芒果新品种开始,到目前芒果品种已达67个,用50余年时间把芒果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

      其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为确保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永德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开展现代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推广芒果矮化回缩、促花、控梢、套袋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农户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已有7000余亩芒果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为芒果的绿色生产和品牌溢价奠定了基础。

      “以前种芒果全凭经验,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现在县里定期派技术员来指导,还组织我们去外地学习,管理技术提高了,果子品质也上去了。”永康镇勐农社区芒果种植户孟大昌说。

      与此同时,永德县创新构建的“三产融合”体系为芒果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在产业链前端,“1+5+N”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彻底改变了传统“日晒雨淋”的交易模式,为果农和客商搭建起规范便利的交易平台。中游环节,滇秘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收购+加工增值+本地用工”模式,将芒果转化为果浆、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周边40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

      芒果飘香引客来   节庆搭台产业兴

      推动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只生产销售一条路子。

      在发展芒果产业中,永德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采摘经济,1998年创办的“芒果之乡文化旅游节”,如今已成为宣传推介永德县的一张“金字招牌”。

      “今年芒果节期间,我家果园的芒果全部被外地客商预订一空,收入20万元。”永康镇白塔社区农户李建华一边忙着给芒果套袋,一边高兴地说。在今年的“芒果王”评比大赛上,他种植的芒果凭借优异的品质摘得桂冠,卖出了好价钱。

      李建华的故事是永德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芒果之乡文化旅游节”不仅是农产品的盛会,更成为展示永德县多元民族文化的窗口。在“味道永德街”的烟火气中,游客既能品尝到永德凉鸡、小炒等传统美食,又能体验到创新推出的“芒果宴”“坚果宴”,让舌尖上的永德成为最生动的文化名片。

      永康电商物流服务站数据显示,节庆期间芒果日订单突破600单,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

      全域旅居谋长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当前,永德县正以芒果产业为支点,撬动“全域旅居”新格局——

      依托“山水城市·宜居永德”的生态优势,重点打造裕德湾休闲康养度假区和德党湖旅居示范带,规划建设4个特色旅居重点村,一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慢生活·深体验”的田园牧歌。

      在“月季主题花园+科普教育”综合体内,游客不仅能欣赏四季花海,还能参与香水月季的研发过程,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以“忙肺茶”“梅子箐茶”为核心打造的茶文化庄园,让游客在采茶制茶中品味永德茶韵。

      从枝头到市场,从田间到餐桌,从节庆引流到全域旅居,这颗“金果子”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正如当地果农所言:“芒果熟了,日子甜了,乡村的未来更有盼头了!”

      融媒体记者   张之译

      通讯员   徐颖   召杨   茶新慧   何丹


    222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