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老百姓就近看好病
刊发时间:2025-07-24
A3版
作者:张智新 俸江芹 张海妹
双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更多老百姓就近看好病
为了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探索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通过打破城乡医疗资源壁垒、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举措,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勐库镇中心卫生院,整洁的环境、忙碌而有序的诊疗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曾因医疗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群众遇疑难病症需辗转县城就医的困境,如今在县级医疗资源下沉的实践中得到显著改善。
“以前不管大病小病都得往县城跑,特别不方便。现在好多了,专家都来到我们家门口了,不用那么麻烦,看病也更放心了。而且医生们态度非常有耐心,把病情讲得明明白白,治疗效果也很好,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患者周佳玲说道。
病房内,双江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陈艳正带着卫生院医生开展查房工作,详细询问患者身体恢复状况,并不时向家属叮嘱康复注意事项。
“县级医疗专家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对于现在的就诊环境,我很满意。”患者家属刘向英表示。
勐库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申显菊介绍,每位下沉专家都带徒传技,每周开展教学查房,从病历书写到影像诊断都手把手指导。申显菊说:“自县域医疗资源下沉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双江县人民医院以‘科对科 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模式,与我院各科室建立深度协作机制,并选派临床骨干主治医师任职副院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我院注入专业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家门口就诊,这不仅是对我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认可,更是对县域医共体建成成果的生动诠释。”
“作为下沉到基层的医生,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留在这儿。在这里,我不仅为患者看病,还参与卫生院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师带徒’、带教查房、实操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生提升技术水平。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勐库镇中心卫生院挂职副院长陈艳说。
双江县通过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县级医院的技术、人才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基层,重塑基层医疗服务生态。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我的急诊急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总院急诊科陈艳医师的带教指导下,我独立为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且获得成功。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首次尝试,也为今后治疗心梗患者的急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得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共同提升团队急救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勐库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学科外科组组长、执业医师陈明说。
今年1月至4月,双江县级医院累计派出146人次科室专家及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帮扶69次,其中,8个基层专家工作站开展帮扶37次。在人才下沉中,累计带教基层医师117人次,服务群众24622人次,实施门诊带教坐诊490次,带教查房328次,开展人员培训1284人次,手术带教8台次,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1项。乡镇卫生院门急诊就诊9.1万人次,同比增长7.2%;收治住院患者1304人次,同比增长24.07%。医疗收入1060.97万元,同比增长5.72%。
“我们聚焦人才与服务两大核心,一方面靶向选派骨干医师驻点帮扶,同步开展‘师带徒’‘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的人才培育计划;另一方面,常态化组织县级专家开展义诊巡诊,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走进乡村。”双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陈刚说,通过医疗资源下沉,既提升了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又为群众健康筑牢保障,真正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推动医疗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编后:
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是人的流动,更是技术扎根与理念革新。双江县通过“师带徒”“案例研讨”等培育模式,县级专家为基层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借助远程影像诊断、心电会诊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基层与县级诊疗同质化。这些创新举措,如同播撒在基层医疗土壤里的种子,正在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值得借鉴。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