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就业创业保持稳中有进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06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6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669人
刊发时间:2025-07-24
A1版
作者:周正华 魏江跃 张洁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 周正华 魏江跃 通讯员 张洁)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要求,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以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为抓手,强化政策协同、创新服务机制、深挖本地潜力,就业创业工作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06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6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669人。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06万人,完成省级目标85万人的102.43%。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6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4.5万人的107.92%;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1.3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5万人的126.35%;省级移交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共4586人,已落实就业去向4333人,就业帮扶率94.4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69人,完成省级目标2.1万人的65.0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22人,完成率70.3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24人,完成率64.36%。本地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全市零工市场促成灵活就业9923人次,电商直播带动就业500余人。
具体工作推进上,我市从政策、金融、技术等方面着手,不断汇聚体系化服务就创业工作合力。
构建“1+N”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印发《临沧市2025年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等12个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框架。打造人力资源“瞪羚”企业、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县(区)零工市场、重点就业群体信息库等创业载体。争取沪滇协作资金1000万元计划,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341个。
加大金融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等三项贷款2748人/户70674.5万元,带动就业9696人。其中,“贷免扶补”2273人,发放金额55814.5万元,带动就业7909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75人,发放金额14860万元,带动就业1787人。
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开展船舶焊接、茶艺加工等高端技能培训86期。开展补贴性劳动力培训222个班11779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58.01%。农村劳动力培训5.6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80.02%。
拓展省外就业渠道,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岗拓岗、建立驻外劳务工作站等重点工作,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新建驻外劳务工作站7个,服务务工人员4.4万人次。
推动就近就业创业,每季度开展1次招聘岗位大采集活动,分类对行业领域内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商协会进行走访,收集并推送省内外企业35.52万个岗位招聘信息。
强化“家门口务工车间”建设,引入南宁纸箱厂、福建竹制品加工厂等项目,盘活闲置厂房。截至6月底,全市有就业帮扶车间142个,吸纳劳动力就业8845人。全市建成“家门口务工车间”25个,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
建设“就业幸福里”社区、零工市场及跨区域劳务工作站,2025年计划打造省级“幸福里”社区2个、创业村6个、劳务品牌3个。全市9个零工市场覆盖8县(区),促成灵活就业1.5万人次;电商直播、边贸服务带动就业超8000人。建成乡镇零工驿站78个,实现乡镇全覆盖,提供岗位2851个。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78场,提供岗位17.4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
“临沧就业通”线上平台已录入数据87万条;企业岗位信息库计划于8月建成,首批收集园区企业岗位2085个,实现“企业用工需求收集+岗位信息推送+精准跟踪服务”闭环机制。推广“扫码求职—智能匹配—在线签约”全流程服务,覆盖求职者1.5万人次。建立“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实名制信息化系统,动态跟踪务工人员返乡情况,上半年返乡1657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0.19%,再就业率95%,未就业率降至3.7%。
联系电话:0883-2143727
投稿邮箱:ynlcrbs@126.com
未经临沧日报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